冬天的春笋是怎么回事?


冬笋和春笋的区别
  1、品种不同――冬笋特指冬季尚未出土的毛竹笋,只有毛竹笋一种。而春笋包括毛竹笋、雷竹笋、早竹笋和哺鸡笋四种。只有春天的毛竹笋才是长大的冬笋,其他则不是。
  2、上市时间不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冬笋在冬天上市,为12月初至次年2月底;而春笋是在春天上市,时间约在每年3月初至4月底之间。



竹子是我国的常见植物,在植物学中属于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虽然大多都能长成乔木状,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乔木,也不属木本植物,说它是草本也不太合适,因此早有植物学家认为应该将竹子单独列为竹本植物。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有着很多竹林,景色非常秀美,竹林中常常会生长有很多竹笋,对竹子比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竹笋(多指毛竹的竹笋)一年四季都有,它是竹子的地下茎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未出土,笋质鲜嫩,是一种人们十分喜欢吃的食材,很多种菜肴里都会用到竹笋,吃川菜,湘菜,粤菜等的主要食材之一。不过懂美食的朋友肯定知道,只有春冬两季的竹笋味道最为鲜美。秋花不结果,冬笋难成竹!秋天开的花无法结出果实,冬天出现的竹笋难以长成竹子,一般认为都是因为在季节上不合时宜,冬天天气寒冷,气温较低,降水也较少,植物无法正常地生长,冬天出现的竹笋无法像其他季节竹笋那样正常生长,也就难以长成竹子了。不过,我国南方农村有句谚语:九前冬笋逢春烂,九后冬笋清明旺。这里的“九”说的是冬至,意思是冬至前的冬笋到了春天容易烂在土里面,而冬至后的冬笋则会在清明节前后蓬勃生长,说明并非所有的冬笋都不能长出竹子。在冬至之前出现的竹笋,是由于秋冬季节气温尚高,使得竹笋孕育了足够的养分,在本来要继续成长的时节,却由于气温的突然下降,其生长过程不得不慢下来,气温继续降低,那么其生长过程就不得不停滞,这就阻断了竹笋的正常生长过程,如果气温过低,竹笋就有可能被冻坏,到天气一暖和,冰雪开化的时节,已经被冻坏的竹笋也就只能烂在土里了。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在冬至之前出现的竹笋必须在冬天就将它挖出来吃掉或者卖掉,以防它烂在土里白白浪费;而在冬至的寒冷季节过后出现的竹笋,说明它是活的,而且天气正在转暖,气温升高后,竹笋会长得更好,所以不需要把它挖出来。不过并非所有地方的竹林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只有冬季气温比较寒冷的地区的竹林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低纬度的常年气温较高的竹林中,竹笋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正常生长的,也就不会有冬笋不能生长的现象了。在靠近北方的相对寒冷的地区,冬笋不能正常长成竹子的现象也并非是年年都会发生,冬季相对温暖的年份,冬笋也是可以长成竹子的。还有一点就是,冬天的时候,食物相对缺乏,很多野生动物都需要土里刨食找吃的,比如野猪、獾、竹鼠等动物都会在冬天寻找竹笋吃,所以冬天出现的竹笋即便不会被冻死,也常常会被野生动物吃掉,当然也就不容易长成竹子了。看来竹笋的成长也是很不易的,不过当竹笋在钻出地面开始生长时,它的速度是很快的,半个月内就能长成很高的竹树,这也是因为它在地下已经为自己的生长做足了准备,一朝出土,便能蓬勃生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8d39241e30c4b9515c3ffbb7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