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广州城里习俗是:二十三谢灶,二十四开炸,二十五蒸糕,二十六扫屋,二十七洗野(东西),二十八包粽,二十九贴对,三十团年。

年廿三:入年关
广州这边年廿三就要“祭灶入年关”,北方称“过小年”。以前传统的祭灶仪式,连猪肉的斤两也要讲究,一定要三斤六两才叫做“一礼”。
西关一带就流传有一个灶君故事:“从前有个书生,没钱祭灶,问卖猪肉的赊了块猪肉,后来因没钱还,猪肉被卖肉的抢走了,只剩下一碗有炉灰的猪肉汤。但灶君见其诚心,还是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了好话。后来这名书生还中了状元。”
民间一致认为:每年的年廿三,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所在人家的善恶,让玉皇大帝决定赏罚,所以“送灶”就成了重要的仪式。礼数做足,灶君上天庭才会为自己多讲好话。现在80后的人很少祭灶了。等过了年关,家里人陆陆续续就会办年货,商家也会到处宣传,慢慢地就开始感受到了过年的气氛了。

年廿四:开炸
广州年前特色小食:炸煎堆、油角、蛋散、糖环,家家必备。以前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任广东学政的李调元在所着《粤东笔记》一书中记述:“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米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 另外廿四这天还炸油角、茶素、芋虾等,以备春节之需。
这种民俗一直到文革前还盛行。春节临近,主妇们大忙,家家飘出油香满街。现在的广州再没有几户人家会开炸了。网店、商铺里有各式各样的年货特色小食,供应充足,买就是了,还省了自家的麻烦。

年廿五:蒸糕蒸年糕、萝卜糕、伦教糕、马蹄糕、九层糕等等。“糕”、“高”同音,寓意是“新春步步高”。以前蒸糕跟开炸一样,但没开炸那么麻烦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的,做好以后招呼过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现在的人都注重健康,而且新零售又那么多,部分会做蒸糕的家庭,会通过朋友圈销售自己的蒸糕:纯天然、无添加,谁都会尝试的!年廿六扫屋、年廿七洗野、年廿八洗邋遢
廿六扫屋、廿七洗野(野,广州方言:东西,物品)、年廿八洗邋遢(邋遢:除指身体或衣物不洁净外,也可指环境的不洁净),说白了就是大搞清洁卫生。过年前广州人家基本上都要大搞清洁卫生;现在的年轻一代,因为农历十二月廿六、廿七日年轻人们还要上班,所以搞卫生得看时间安排,一般都是家里老人会遵循这习俗。

年廿九:贴春联
以前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胜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等。对联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宇宙乾坤大,江山日月长”,“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等等。春节前贴春联在过去很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贴。现在不是太讲究了,但大户人家肯定会贴

年三十:团年饭、行花街
以前农历除夕又称大年夜,广州俗称“年卅晚”。团年的最主要内容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年饭,吃一顿最丰盛的晚餐。
现在这个习俗一直没变。每年各区政府都会组织为期三天的花街,市民都会上街转翻个新年好运。这里介绍一下寓意好运的物品,在花街都能买到
风车:到花市就知道了,除了卖年花的,就数卖风车的最多了。买个转运风车吧,越大越好,寓意新年风生水起。
桃花:粤语"红桃"与"宏图"同音,买桃花本意是"大展宏图"。桃花不一定要买很大株那种,重点是花朵要够大、够红、够壮实。
年桔:常见品种有四季桔、朱砂桔、金桔、金蛋果等,树型有大有小。买一盆放在家里,除了寓意大吉大利,还特能营造节日气氛。
年花:这里所说的年花主要指应节的鲜花,有传统的菊花、芍药、水仙、鸡冠花、银柳等,也有近些年兴起的百合、牡丹、月季、比利时杜鹃、玫瑰等。【有事找不怕骂、为您排忧解难】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1、 广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2、广州新年派发"利是" 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3、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天活动都有严密的安排。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505a602cc60d6554707884cd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