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狗肉上不了酒席,你怎么看?为什么?


狗肉不上席是一句老话、俗语。狗肉不上席的“席”指的是“大席”,大席普通是用于典礼,宴会,待客,比拟盛大,比其它肉食用牲畜,狗太不够重量,狗肉不够级别层次,所以狗肉普通不上大雅之席。 在我国,远在3000年前的商周,狗肉是周天子专用的食品,普通人顶多吃些用狗肉做的“犬羹”。
狗最初是专做祭奠用的头号供品,但是,并不是每次祭奠都能弄到狗肉,于是,古人便采取了变通的方法,用草编一只狗来替代,这就是挂刍狗代羹献的来历。由于有了刍狗,这样,穷苦人家也能沉着祭祖。如此风俗,在民间不断保存。

在1600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狗肴的崇高位置一泻千里。北方游牧民族入立中原,他们由于狗是猎具和守护主人的一切,对狗十分敬重,也就忌食狗肉,狗肴慢慢从人们的餐桌上偃旗息鼓。时至公元12世纪初宋代崇宁年间,由于制止杀狗,狗肴一度绝迹。再到后来明清时期,不吃狗肉的满清权力逐步强盛,而狗肉,就更不得食用了。这里面民间有许多说法。有人说,狗肉比不上牛羊猪肉,属于贱菜,加上在中国百姓的言语颜色中,与狗有关的字多带有贬义,故多用“狗肉不能上席面”来比喻不够格或不争气。
如徐慎《四书记》载:“真是狗肉不上桌,他怎样如今搞这个名堂?不争气!”李准《李双双小传》中李双双批判丈夫说:“怎样你就是不会擀面条,不会蒸馍?放着排场不排场,放着荣耀不荣耀!我就见不得‘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狗肉不上桌’这号人!”因而,这种说法在民间传播甚广,致使我国大多数地域的正轨宴席都不布置狗肉菜肴。  

另据江苏徐州一带的民间传说,汉刘邦当皇帝前经常吃狗肉,待他坐了天下背井离乡时,众乡邻用狗肉款待他,刘邦反而以为看不起他,下令再有上狗肉的一概杀头。于是,在当地狗肉能够吃,却不可入席。但与徐州相邻的山东台儿庄却能够上席,缘由是台儿庄是刘邦的姥姥家。
有学者考证说,一是由于佛家主张“戒杀放生”,梁武帝肖衍倡导素食终身,所以佛门弟子也就难以再享狗肉了。二是道家有忌讳,李时珍曰:“道有以犬为地厌,不食之。”三是统治阶级的迷信思想。据《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制止’。”宋徽宗听后,就立刻降旨禁杀狗,并规则凡不再杀狗者,“赏钱至二万”。

另外,在满族人中还有一种传说,那就是黄狗和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满族人由此不再吃狗肉。清统治者进关后,汉族也不得不附和。查阅清宫的御膳,包括满汉全席在内,尚未发现狗肉。时间长了,不少人也就逐步不晓得狗肉是什么滋味了。虽然有的汉人依然吃狗肉,但慑于满族统治者的忌讳,所以在堂而皇之的宴席上,也就没有狗肉的位置了。

我认为这句话有道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需要狗作为看家护院的帮手,狗还是猎户的好帮手,流传下来,人们对狗的看法是人类忠诚的卫士,所以我支持不吃狗肉,不上酒席这一说法。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2c8b80f2fba023b61c1dbaae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