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

发布时间:2017-02-05    文章标签:    浏览:514

  许多年以后,当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当你不理解当初的所作所为,当你抱怨自己混的和别人一样,当你开始怅惘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时,不要责怪社会和他人,因为你从来都不是你自己,你盲目地随大流,都没有认认真真的问过自己想要什么,又凭什么要求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个华政的朋友,大三了,上周末去考中级口译,之后她来学校给我送东西,顺便欢快地说她考的还不错。一阵兴奋过后,我问那她你将来是想做同传咯?她愣了一下,说不知道,也许吧。我又问那你考中口干啥?她很轻松的回答我大家都考啊,毕业简历上能多一条。然后我们都笑了笑各忙各的去了。
  
  也是上周,中外管理课上,教授问一个女生如何在求职中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女生毫不畏惧这个问题,系统的描述了一个大学生从大一到毕业要准备的各种考级考证,精确到了哪年哪月该考过哪一项。女生说完,站在那里透着自信,等待着老师的称赞。我看得出,她是一个精明的女孩,她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她盼望着大学毕业用满意的考级分数和大把的证书谋得一个体面的工作。但是教授泼来了一盆冷水:“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些证书基本上都是没用的。”
  
  是的,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我们自己。
  
  学校里的氛围,家庭的环境都在逼迫我们背离自己,走向功利。
  
  古代人习惯把“上学”称作“念书”,现在看来,上学是上学,念书是念书,上学的不是在念书,念书的不一定在上学。
  
  走进图书馆,没有人看书。大家都在忙着刷题。四六级真题、gre机经、tofel宝典、matlab数学建模200例、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2千题……我曾见过一个同学从书架上抱来一本呼啸山庄摆在桌子上,把从楼下买来的咖啡摆在书的旁边,随后拿起手机拍照,编辑、上传,然后那本呼啸山庄翻开都没翻开就又被放回了书架,同学回到座位上,掏出了一本厚厚的力学习题集。我猜,那条微博大概是这样的内容:“在一个美好的午后,泡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看一本喜欢的小说,脱离浮躁和尘嚣……”
  
  殊不知,她抛弃的正是安静,身处的依然是浮躁尘嚣。
  
  放假回家,父母会跟你说xxx家的孩子在哪里高就,年薪几百万,或者带你出入酒席,见识那些久仰大名的榜样。他们嘴上不说,实际上是在跟你说:将来你要和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强。
  
  我向来不反对和榜样接触,实际上我很乐意这样做。但是他们的成功是不是可以移植到自己身上?他们告诉你的所谓成功方法,只不过是他走过的路而已,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也不知道其他方法能不能通向康庄大道。于是,你告诉自己,一定要像他一样,去那个学校读书,再去那个国家留学。
  
  你真的在做你自己么?还是在重复别人的人生。
  
  你获得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但同时要避免狭隘了自己。因为,路有很多条,都想走又都不想走?那么不如自己另辟一条蹊径吧。成功真的可以如法炮制么?我们看电影、读书、看报,获得了无数个成功人士的成功学,你励志要做下一个李彦宏,下一个俞敏洪,下一个jobs。
  
  可是,你要等到什么时候做你自己?
  
  话说回来,不成功不可以么?努力做一个普通人就是没追求没志向么?就像那个小女孩说的:“妈妈,我想当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这样不可以么?辅导员告诉你:你一定要提前考虑毕业后是考研是出国还是工作。可是,就不能有第四种选择么?
  
  学长告诉你,大学期间一定要谈一场恋爱,你身边的朋友都有了男女朋友,于是你耐不住寂寞也谈了朋友。你的室友都打游戏,于是你为了合群而学着打起了游戏。社交网络上别人都在发爱国宣言,于是你不愿多想也转发并写了几句豪言壮语。一则新闻你只看了个标题就开始高谈阔论轻蔑讽刺,却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正被媒体利用,即便新闻的主角也许会是下一个叶蓝秋。



本文链接:https://u1e.cn/tweet/8476 [复制]

猜你喜欢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