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5000应该是AM4这个接口下的最后一个系列了, 而苏妈也信守了自己“AMD至少服役四代”的誓言, 虽然时不时的能收到新架构AMD处理器的消息。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RYZEN 5000已经被束之高阁, 实际上RYZEN 5600X现在的身价组装一套主流游戏平台还是很值的。
这套平台就是此次配置的部分硬件全家福, 可以看到R5-5600X配置的是微星MPG X570S EDGE MAX WIFI刀锋主板, 虽说是较为高端的主板版本, 但是X570S EDGE MAX WIFI刀锋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微星X570S主板的主题配色就很优秀, X570S刀锋配备了全冰霜铠甲的散热系统, M.2冰霜铠甲可以进一步降低固态硬盘的温度, 再加上拓展型散热片的辅助, 即使是在CPU超频的情况下, 内部温度也不会太高。 它支持AI智能散热, 可以自动监测CPU和GPU的核心温度, 并及时调节风扇转速, 这有助于CPU和GPU释放其性能潜力。
微星给它配置了20路75A智能处理器供电方案, 自带8+4Pin接口, 同时还选用了第三代钛金电感, 能够为CPU提供更稳定的电能。 微星X570S主板还配备了DDR4内存加速引擎, 能够有效降低阻抗, 可以和高频率内存搭配在一起使用。
它还给PCI-E插槽装配了金属保护层, 还增加了插槽金属焊点的强度, 避免在使用重型显卡时出现接口松动的危险, 对显卡等硬件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 这款主板还支持炫光同步, 能让主机变得更加炫酷。
而实际上7nm工艺的5600X的发热控制的很完美, 所以此次装机选用的是超频三旗下的东海R4000四热管塔式散热器超频三东海R4000是一款主打性价比的CPU风冷散热器, 全黑化四热管单塔, 标配了一把120mm的ARGB灯扇, 大概规格为800~1800转, 风量为38.4~73.6CFM, 噪音为18~28.6dBA左右, 符合主流的水平。 配送的AMD/intel双平台扣具。
单塔全黑化外观设计, 单塔的表面很有质感, 可以看到它的穿FIN鳍片密度适中, 这样做的优点是用一把120mm的ARGB风扇的风量就能轻松吹透它。 不过实话实说, 如果你用R5/i5处理器选择它没问题, 但如果使用的的是R7/i7还是老老实实的选择EX4000起步吧。
东海R4000采用的是热管直触设计, CPU接触面经过镜面打磨, 可以更好的接触到CPU的表面, 热管直触技术虽然一直有人对其不屑, 但是这种直触技术的高换热效率是不能否认的。
东海R4000标配一把120mm的静音风扇, 采用黑色边框和白色扇叶, 具有ARGB的灯光效果。 风扇的背面贴有这款风扇的铭牌, 可以看到其额定输出DC12V 0.38A, 主流风扇的标准。 配有温控4pin口和3pinARGB接口。
标配双平台铝合金扣具, 扣具安装思路也很成熟。 使用AMD原装底板安装, 而对于12代的酷睿, 超频三巧妙的将底座设计的更长了些, 于是不用另配即可支持LGA1700平台。
东海R4000的安装绝对是主流塔式散热家族中最亲民的, 稍微有点散热安装经验的玩家都能独立完成安装。
微星MPG A850GF金牌全模组电源, 通过80PLUS金牌认证, 额定850W功率, 全日系电容, 全模组设计, 扁平化模组线, 方便理线。 支持3*8pin显卡电源接口, 专为RTX30系列显卡设计, 支持10年质保。
机箱选用的是MPG VELOX 100R, 它的绰号也是刀锋, 它经过深度优化可, 通过整个系统内置的通风口为系统冷却提供充足而有效的气流, 微星为它标配了4把ARGB风扇, 而机箱自身最多可安装7把120mm风扇。 刀锋系列的侧通风口可以有效增加进气量, 增加散热效率。 MPG VELOX 100R还能使用MSI Mystic Light完全支持创建您自己的ARGB展示空间。
威刚龙耀D50 3600 8G×2重装RGB内存套装, 它是威刚为高端游戏玩家打造, 采用灰色主色调, 10层PCB板设计, 搭载了采用金属拉丝工艺的金属散热马甲, 内存的上方采用了一个三角形的高透光雾面导光条。 还搭载了10颗RGB灯珠, 提供渐变的RGB效果, 能够轻松实现12种个性化灯效。 还支持众多品牌的主板神光同步。
微星MPG343CQR显示器也加入了战团, 它采用21:9的高长宽比1000R大曲率VA屏, 有效画面提升30%, 拥有3440*1440(超宽2K)分辨率, 165Hz高刷新率, 1ms响应时间, 支持 FreeSync Premium, 开启后, 刷新率自适应画面帧率, 有效防止画面撕裂, 支持HDR400, 开启HDR后带来更高的动态对比度
通过TUV认证防蓝光, 不闪屏技术;内置瞄准镜多级缩放, 快捷键可快速切换放大倍数;同时, 支持10bit发色, 色彩的过渡更自然平滑;显示器还配备了MysticLight灯效, 可与微星其他支持该功能的产品进行RGB同步, 自定义灯光效果;支持多种分屏模式, 多个输入源同时现屏工作。
选择锐龙5 5600X装机至今已没有顾虑, 搭配B550还是X570S主板性价比都很高, 再加上使用7nm工艺打造, 选用东海R4000就能轻松镇守, 保证处理器性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综合来看, 打造中端游戏主机选择锐龙5 5600X性价比优势太明显, 依然是当下的首选。
皇冠游戏大厅(皇冠游戏在线)DidoY1心电血压智能手表: 做手腕上的私人医生******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的发展, 无线耳机、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等各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彻底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较于智能手表, 智能手环有着更低的价格优势, 不过在智能化功能上必定是不如智能手表的, 但智能手环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了。 那么智能手环哪个牌子好呢?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产品可谓是开创了智能手环新时代, 它就是全网首款AI心电图疾病筛查智能手环: dido Y1高精密测血压手环。
熟悉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的小伙伴应该对dido很是熟悉了吧, dido对于智能穿戴的塑造有着一套自己的高标准, 是我国智能穿戴领域的专业级品牌, 在健康监测功能上相比其它手机品牌厂商更是领头羊的存在, 其多款产品还曾获得国家级医疗器械许可证。 获得的荣誉也是数不胜数, 斩获红点大奖、 担任深圳市智能穿戴协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智能手环手表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 3.15诚信品牌等等, 还签约了孙瑜、 涂潇、 唐奕、 郭丹多位世界冠军担任dido品牌形象大使(冠军推荐, 值得信赖!), 接下来我将带来dido Y1的实际体验感受!
包装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白色简洁的包装盒让人开箱时更有那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包装只有正面dido品牌logo, 背面印上了dido Y1的产品信息。
打开盒子, 海绵垫包裹着dido Y1手环, 底下躺着一本使用说明书, 在我没看说明书之前, 我快把盒子抠烂了都没找到充电器!看到手环左边那个小盒子, 你是不是以为充电器在里面呢?其实并不是, 这只是一个空盒子, 至于为什么是空盒子呢?我也不解, 可能是为了多层缓冲防止手环损坏吧。
手环还是得简约时尚最重要, dido Y1就是如此, 有尊贵黑、 深海蓝、 熏衣紫、 红色四种配色供以选择(其实就是有四种表带颜色可选), 我选择的是凸显低调稳重的尊贵黑配色, 这个颜色比较百搭也更适合男士佩戴, 而且还耐脏。
dido Y1配备了一块1.14英寸的IPS彩色显示屏, 屏幕不支持触控, 一切的触控操作都是由底下“dido”所处的金属区域完成, 可以点击切换不同的功能界面, 部分界面则是需要长按进入二级页面开启功能。
手环的腕带采用食品级硅胶材质, 柔软亲肤, 不像某些手环使用较为劣质的材质, 使用食用级硅胶材质可以有效地减少腕带对皮肤的刺激, 让佩戴者能够更加舒适。 腕带表面进行了纹理处理, 让表带质感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提升。
与其他手环相同, dido Y1也支持步数、 卡路里消耗记录、 公里数记录、 秒表、 闹钟、 低电提醒、 运动、 睡眠监测、 接收手机消息等功能, 这里面比较令我意外的是接收消息功能, 有些手环只能接收电话、 短信和主流软件信息的提醒, 而dido Y1支持自定义软件提醒, 大大增加了手环的实用性。
那相比其它智能手环, dido Y1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还有为什么我要说dido Y1是手腕上的“私人医生”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数据后再来详细说明。
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可以看到,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 此外根据1999年-2013年天津市居民心肌梗死发病率数据显示, 4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45岁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外, 《柳叶刀》上有这样一份研究中显示, 死亡率前三依次是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肺癌。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一是心血管问题年轻化, 二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 知晓率却低。 我们平常没事不可能就往医院跑去做一些身体监测, 所以很难在初期就发现心血管疾病的萌生, 而dido Y1手环就是将心脏疾病监测搬到了手腕上。
dido Y1主打的是健康检测功能, 其内置了众多的传感器, 搭载了nodic52832强劲芯片, 甚至还有“医疗级”电极片的加持, 使其在健康检测功能方面的表现极其出色。 它支持多重心血管健康监测, 如心率监测、 血压监测、 血氧监测、 睡眠监测、 心电图监测、 HRV多重监测。
通过融合PPG+ECG测量技术, 使它在心率、 心电、 血压等各项监测的精准度方面有了飞跃的提升, 还可以全天定时或手动记录心率数据, 并且会自动保存上传到APP。 夜间血氧监测虽然对我来说可能用处不大, 但是对打呼噜人士可有非常大的意义, 睡觉时全程监测睡眠质量以及呼吸质量, 在低氧风险时震动唤醒使用者, 能够极大程度的保护打呼噜人群的安全。
dido Y1在血压监测方面尤为出色, 堪称医疗级别, 由dido FITBLOOD2.0算法结合专业级生物传感器, 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血压, 开启功能后默认是每五分钟自动监测一次, 这项功能对老人家、 运动爱好者、 肥胖人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就是心电图监测啦, 这款手环测心电的原理是测量两个手同时触摸手环屏幕下的电极片, 并且保证手表背面的电极片跟皮肤充分接触, 大概需要持续40秒即可。 采用的心电波形与医院的心电图检测原理一致, 32种心电图疾病筛查, 实时进行HRV跟踪监测, 洛伦兹散点报告, 智能分析心脏指数, 生成AI分析报告, 提供全面的心脏健康报告, 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的心脏健康状态, 多重守护心脏健康!
另外, dido Y1支持IP67级防水, 不用担心下雨天或者运动时雨水、 汗水的侵入, 实测戴着洗手、 洗澡也丝毫没有问题, 还有久坐提醒和遥控手机拍照功能这类实用功能。
我前面提到了快把包装盒拆烂了都没有找到充电器, 最终经过查阅说明书发现, dido Y1非常人性化的将充电集于手环自身, 手环上端表带拆开后插入USB接口即可实现充电, 直充的方式可比多一条数据线方便多了!可惜的是由于健康监测功能过于强大, dido Y1在开启全部功能后续航大约只有3天, 不过这么强大的健康监测加持下这些都是小问题!
作为智能穿戴行业的领导者、 先锋, dido不断给我们带来出色的产品, dido Y1这款产品又是打破先河的存在, 这款产品适众于所有人群, 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老人、 孕妇、 打呼噜人士等用户, 它能够实时监测身体健康情况, 让生活多一份保障。 而由于这款手环主打的是健康监测方面, 在运动方面功能相对欠缺, 至于要如何选择就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吧。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的发展, 无线耳机、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等各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彻底融入我们的生活。 相较于智能手表, 智能手环有着更低的价格优势, 不过在智能化功能上必定是不如智能手表的, 但智能手环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了。 那么智能手环哪个牌子好呢?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产品可谓是开创了智能手环新时代, 它就是全网首款AI心电图疾病筛查智能手环: dido Y1高精密测血压手环。
熟悉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的小伙伴应该对dido很是熟悉了吧, dido对于智能穿戴的塑造有着一套自己的高标准, 是我国智能穿戴领域的专业级品牌, 在健康监测功能上相比其它手机品牌厂商更是领头羊的存在, 其多款产品还曾获得国家级医疗器械许可证。 获得的荣誉也是数不胜数, 斩获红点大奖、 担任深圳市智能穿戴协会副会长单位、 中国智能手环手表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 3.15诚信品牌等等, 还签约了孙瑜、 涂潇、 唐奕、 郭丹多位世界冠军担任dido品牌形象大使(冠军推荐, 值得信赖!), 接下来我将带来dido Y1的实际体验感受!
包装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白色简洁的包装盒让人开箱时更有那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包装只有正面dido品牌logo, 背面印上了dido Y1的产品信息。
打开盒子, 海绵垫包裹着dido Y1手环, 底下躺着一本使用说明书, 在我没看说明书之前, 我快把盒子抠烂了都没找到充电器!看到手环左边那个小盒子, 你是不是以为充电器在里面呢?其实并不是, 这只是一个空盒子, 至于为什么是空盒子呢?我也不解, 可能是为了多层缓冲防止手环损坏吧。
手环还是得简约时尚最重要, dido Y1就是如此, 有尊贵黑、 深海蓝、 熏衣紫、 红色四种配色供以选择(其实就是有四种表带颜色可选), 我选择的是凸显低调稳重的尊贵黑配色, 这个颜色比较百搭也更适合男士佩戴, 而且还耐脏。
dido Y1配备了一块1.14英寸的IPS彩色显示屏, 屏幕不支持触控, 一切的触控操作都是由底下“dido”所处的金属区域完成, 可以点击切换不同的功能界面, 部分界面则是需要长按进入二级页面开启功能。
手环的腕带采用食品级硅胶材质, 柔软亲肤, 不像某些手环使用较为劣质的材质, 使用食用级硅胶材质可以有效地减少腕带对皮肤的刺激, 让佩戴者能够更加舒适。 腕带表面进行了纹理处理, 让表带质感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提升。
与其他手环相同, dido Y1也支持步数、 卡路里消耗记录、 公里数记录、 秒表、 闹钟、 低电提醒、 运动、 睡眠监测、 接收手机消息等功能, 这里面比较令我意外的是接收消息功能, 有些手环只能接收电话、 短信和主流软件信息的提醒, 而dido Y1支持自定义软件提醒, 大大增加了手环的实用性。
那相比其它智能手环, dido Y1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还有为什么我要说dido Y1是手腕上的“私人医生”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数据后再来详细说明。
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可以看到,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 此外根据1999年-2013年天津市居民心肌梗死发病率数据显示, 4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45岁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另外, 《柳叶刀》上有这样一份研究中显示, 死亡率前三依次是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肺癌。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一是心血管问题年轻化, 二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 知晓率却低。 我们平常没事不可能就往医院跑去做一些身体监测, 所以很难在初期就发现心血管疾病的萌生, 而dido Y1手环就是将心脏疾病监测搬到了手腕上。
dido Y1主打的是健康检测功能, 其内置了众多的传感器, 搭载了nodic52832强劲芯片, 甚至还有“医疗级”电极片的加持, 使其在健康检测功能方面的表现极其出色。 它支持多重心血管健康监测, 如心率监测、 血压监测、 血氧监测、 睡眠监测、 心电图监测、 HRV多重监测。
通过融合PPG+ECG测量技术, 使它在心率、 心电、 血压等各项监测的精准度方面有了飞跃的提升, 还可以全天定时或手动记录心率数据, 并且会自动保存上传到APP。 夜间血氧监测虽然对我来说可能用处不大, 但是对打呼噜人士可有非常大的意义, 睡觉时全程监测睡眠质量以及呼吸质量, 在低氧风险时震动唤醒使用者, 能够极大程度的保护打呼噜人群的安全。
dido Y1在血压监测方面尤为出色, 堪称医疗级别, 由dido FITBLOOD2.0算法结合专业级生物传感器, 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血压, 开启功能后默认是每五分钟自动监测一次, 这项功能对老人家、 运动爱好者、 肥胖人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就是心电图监测啦, 这款手环测心电的原理是测量两个手同时触摸手环屏幕下的电极片, 并且保证手表背面的电极片跟皮肤充分接触, 大概需要持续40秒即可。 采用的心电波形与医院的心电图检测原理一致, 32种心电图疾病筛查, 实时进行HRV跟踪监测, 洛伦兹散点报告, 智能分析心脏指数, 生成AI分析报告, 提供全面的心脏健康报告, 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的心脏健康状态, 多重守护心脏健康!
另外, dido Y1支持IP67级防水, 不用担心下雨天或者运动时雨水、 汗水的侵入, 实测戴着洗手、 洗澡也丝毫没有问题, 还有久坐提醒和遥控手机拍照功能这类实用功能。
我前面提到了快把包装盒拆烂了都没有找到充电器, 最终经过查阅说明书发现, dido Y1非常人性化的将充电集于手环自身, 手环上端表带拆开后插入USB接口即可实现充电, 直充的方式可比多一条数据线方便多了!可惜的是由于健康监测功能过于强大, dido Y1在开启全部功能后续航大约只有3天, 不过这么强大的健康监测加持下这些都是小问题!
作为智能穿戴行业的领导者、 先锋, dido不断给我们带来出色的产品, dido Y1这款产品又是打破先河的存在, 这款产品适众于所有人群, 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老人、 孕妇、 打呼噜人士等用户, 它能够实时监测身体健康情况, 让生活多一份保障。 而由于这款手环主打的是健康监测方面, 在运动方面功能相对欠缺, 至于要如何选择就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吧。
Apple TV HD被苹果列入“过时产品”名单****** 7月 18 日消息, 本周, 苹果将带有原始 Siri Remote 的 Apple TV HD 加列入“过时产品”的名单。 根据 MacRumors 获得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 这款产品在 6 月 30 日就已经被标为“过时”了, 但最近才公开名单。 2015 年 Apple TV HD 首次发布时, 苹果为它带来了第一代 Siri Remote。 后续, 苹果又推出了新的设备, 并在新的遥控器菜单按钮周围镶上白色圆环从而让它更加显眼。 现在, 苹果可能已经认定这种不带圆环装饰的设计是过时的, 所以催促用户更新换 目前 Apple TV HD 中还有两款配套遥控器带有白色圆环 (第一代 Siri Remote 或采用触控的第二代 Siri Remote) , 所以并未“过时”。 苹果目前仍在以 149 美元的定价销售 Apple TV HD (第四代 Apple TV), 除了 Siri Remote 有所不同之外, 这款设备发布 7 年还没有进行过任何硬件升级。 IT之家曾报道, 苹果分析师郭明錤 (Ming-Chi Kuo) 称, 新款 Apple TV 计划于 2022 年晚些时候发布, 可能会搭载 A14 芯片, 并增加 4GB 内存。 大概两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时候, 我买了台2K 180Hz的电竞显示器, 也是因为大学时间比较多嘛, 所以购买显示器的时候, 玩游戏的需求是第一位, 当然它的高刷新率我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进入社会成为社畜以后呢, PS、 PR、 LR等办公需求更多了, 原来那台显示器我感觉色彩上有点不够用了, 毕竟预算有限嘛, 色准和高刷要兼得不太现实, 所以我在色准和高刷之间取了个中间值, 618时999就购入了台CFORCE家的CF272HC显示器, 性价比不错。 既然我这次买新显示器的需求, 或者说原始动力是为了更好的色彩, 那我先说说它的显示素质吧。 首先它采用了一块标准16: 9比例屏幕、 2560x1440分辨率, IPS材质面板。 我使用爱色丽i1 Display Pro Plus色度校色仪, 来对显示器的主要显示数据进行测试, 在测试前按照要求常亮显示器1小时进行预热。 实测这台显示器, 覆盖100% sRGB / 79.8% AdobeRGB / 86.7% P3。 灰阶输入100%RGB的色温为6500K、 对比度1000:1、 色准ΔE平均0.81。 官方宣称350cd/㎡, 实测显示器亮度符合350cd/㎡。 总体上来说, 测试数据和官方宣传都较为符合。 使用UFO text测试, 实测这台显示器能够跑满100Hz刷新率, 据说这台显示器能够OC超频到120Hz, 但我没有进行测试, 因为一般来说超频对面板的显示效果肯定不是无损的。 说完这台显示器的色彩表现, 再回过头来说说它其他实用性的配置。 首先是它的支架, 支持水平90°、 俯仰32°、 旋转90°的三维调节, 以及150mm的升降调节, 在可调节的维度上是很丰富的。 更多的可调角度带来的好处就是能够适用更多的桌面高度和使用场景。 这里我单放出256灰度测试的图片, 可以看到CF272HC图像层次清晰, 暗部细节很丰富。 支架采用免螺丝的快装设计, 往显示器上直接一扣就行了, 这比我原来需要上螺丝的显示器轻松太多了, 每次放假拆装显示器都费老鼻子劲。 显示器预留了100*100mm的VESA支架孔位, 如果有需要上支架臂的, 选这个规格就行了。 支架带有理线孔, 也是出于理线的考量, 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 有点轻微的强迫症, 总是希望桌面规规整整的, 正所谓“理线一时爽, 弯腰火葬场”。 显示器的背面自上而下分别是DC电源接口、 AUDIO音频、 USB-C、 DP、 HDMI接口。 视频输入接口给得比较少, 但其实也够用了, 一个接电脑一个接PS5啥的也够。 跟上主流配了个USB-C接口是要给好评的, 不过CFORCE是做便携屏起家的, 它们应该知道C口的意义。 这个C口除了支持一线连(比如三星的DEX、 锤子TNT、 联想Lenovo One投屏), 还支持60W反向快充。 这个C口我主要拿来给我的数码产品充电, 既能省一个充电头, 也能让桌面少走一根线。 显示器附赠了一根HDMI线和C TO C线, 比较不错的是这根C口线材挺粗的。 这台显示器仅支持2K 100Hz 8Bit, 其实使用HDMI线就足以跑满所有显示效果。 所以这没什么好挑的。 CFORCE的OSD设置菜单是通过五维摇杆完成, 好像现在稍微高端一点点显示器都是用的摇杆。 这是我第一次用摇杆操作, 但没有任何的不适应, 反而觉得很符合操作逻辑。 CFORCE这台显示器是采用了四边等宽窄边设计, 0.5cm窄边框的“无边界”视觉效果确实是不错, 尤其是这个价位的显示器中有这样的边框设计。 局部的特写看起来可能不明显, 可以看看图1的全屏效果。 这台显示器还内置了2个音箱, 不过显示器自带的音箱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听个响, 应急使用还是没问题的。 想想这个价位还配有音箱, 也不能要求什么了。 总结: 我是深知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规律的, 在有限的预算内, CFORCE这台显示器能够满足我对于色彩的需求, 它可以作为我是生产力工具使用。 在生产力之余100Hz的高刷也能满足我的游戏需求, 我知道100Hz不算特别高, 但其实就像手机从60Hz提升到90Hz一样, 这个感知还是挺明显的, 但从90Hz提升到120Hz其实就微乎其微。 而且我玩的游戏中, 除了穿越火线其实也没有其他别的游戏能够跑满100Hz。 所以综合来看CFORCE CF272HC是千元价位能够满足我需求的最合适的显示器。 大家好, 我是被生活耽误的美食家四两拨两斤。 打工人的日常是快节奏的, 加热直接就啃的吐司面包是我对待工作日早餐最后的倔强: 叮热的吐司, 卷上芝士片荷包蛋和生菜叶, 或者给吐司挤上沙拉酱叠起来也是简单又好吃。 这样的日子直到上个月疫情楼下点心铺的老板含泪关店。 面对商场里 20+/包, 200g的面包刺客我破防了, 是我不值得, 是我不配拥有。 。 。 其实做面点的想法由来已久, 并在不断尝试中。 自己的水平能复刻些入门级作品, 比如面包, 泡芙, 和戚风蛋糕: 有基础烘焙常识的都知道, 和面粉鸡蛋打交道最麻烦的步骤除了搅拌就是高速搅拌, 没有手劲和耐心很容易在这时候陷入自我怀疑, 过来人表示这是升级装备前常见的焦虑心态。 这些年升级的装备让我把烘焙越做越好, 有种升级打怪的小确幸, 也买过不实用或不好用的产品。 如果说这些年攒到什么经验教训, 其一就是装备建议一步到位, 向死而生。 为了做好烘焙618我做足了功课, 因为我决定对家用烘焙外设的天花板: 厨师机下手了。 厨师机我关注什么? 早几年热衷海淘时就想过买台凯膳怡/凯伍德的厨师机, 但被五六千的高价劝退。 这几年国产厨师机进步非常大, 一两千就能体验升级chef主厨, 从繁琐的厨务中解脱, 性价比顿时高了起来。 本质上厨师机是减轻揉面负担的工具, 原理上是个旋转功能机械臂, 利用和面勾不同的转速, 模仿手工对面团进行揉、 搓、 拧、 扯 一系列操作。 作为一款主要和面用的厨房电器, 我关注厨师机下面几点参数, 供大家选购参考。 1。 高效和面, 静音工作 厨师机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面, 靠和面勾旋转模仿手工揉面。 决定和面勾力道和速度的关键是电机和勾子设计。 厨师机内置电机有交流和直流两种类型, 直流电机发热和噪音更小, 更加持久耐用, 在同样的功率下直流电机能提供更大的扭力, 可控性高, 通过调压可实现无极调速, 因此有更多的档位可选(8档及以上), 适应更多作业场景。 优秀的厨师机, 直流电机应该是标配。 和面勾是影响和面效率的另一大因素。 和面勾有单勾和双勾设计, 双勾多一个辅助勾, 加大揉面面积的同时能模拟双手翻转挤压的效果, 能提高约30%的和面效率, 面团不爬杆。 双勾厨师机通常贵一些, 追求高效推荐双勾设计, 预算不足也可以选单勾。 2。 金属质感, 机械传动 厨师机外壳常见有ABS塑料和金属。 塑料机身自重轻, 加速揉面搅拌时容易震动移位, 且本身散热能力较差, 常见于低端厨师机。 金属机身材质有铸铝和不锈钢等, 家用产品多用铸铝, 从耐用性和稳定性看金属外壳是更好的选择。 饱受诟病的掉黑粉原因是搅拌配件与主机摩擦产生了金属碎屑。 防止掉黑粉治本的方案是采用高硬度更耐磨的不锈钢材质, 或者在搅拌工具上设计挡片托住金属碎屑。 厨师机机械传动的方式分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 齿轮传动就是电机直驱, 运行效率高但会对齿轮产生磨损, 因此全金属齿轮比钢化尼龙材质的齿轮能承受更大的负载更耐用。 皮带传动的厨师机存在皮带脱齿和老化的问题, 从耐用角度我偏好选择金属齿轮传动的产品。 辨别传动类型可以看商品描述或机身, 电动直驱产品动力结构集中在机顶所以机身苗条, 皮带传动由于机身要放置电机所以设计更粗。 厨师机属于机械类设备需要定期保养, 如果出现了异常晃动和异响要引起注意。 最好每年给齿轮结构更换食用级润滑油、 检查齿轮磨损情况能延长厨师机的使用寿命。 3。 高颜好看, 功能多样 消费者心里的厨电是为提高生活质量, 是给家增添幸福感的工具, 好看就是心动的理由, 让烹饪的过程赏心悦目。 厨师机作为厨房新角色, 搭配好看是大家种草的关键之一。 此外厨师机通过搭配不同配件可实现功能多样化, 标配配件除了和面勾, 通常还有搅拌桨、 打蛋笼, 喜欢吃面食可以选配压面器、 切面器, 喜欢做饺子混沌可以选配绞肉器, 喜欢凉拌蔬果还有切菜器等配件, 差洗菜和煮菜就能开店营业了。 用厨师机做家常面点 国产厨师机品牌里带双勾和面的选择并不多, 加上直流电机、 金属机身这些要求觉得长帝轻音海豚厨师机还不错, 6L容量揉面量250g-1200g足够家里加上老人小孩5口人用 两千出头的价格不算便宜, 毕竟直流电机、 双勾和面、 12挡调速都是厨师机的高配甚至顶配。 至于值不值, 我们看看这款厨师机做出来的料理。 吐司和餐包 买来厨师机就是要做面包的, 按照烘焙大佬们的配方准备好材料: | 高筋面粉: 500g | 牛奶: 260 | 细砂糖: 80g、 盐: 4g | 高奶糖干酵母: 6g | 鸡蛋液: 60g | 黄油: 50g 除黄油外, 其他材料直接倒搅拌桶, 低速和面约5分钟成面团, 要注意整个揉面阶段面团温度要控制在26℃以内, 否则面团提前发酵会导致“出膜”失败。 专利双勾和面模仿手工揉搓, 过程更高效, 从面粉状到面絮状再到面团状不到十分钟, 全程不用干预。 面团成型后加入软化黄油继续和面 面团先变稀后结团, 然后每隔3分钟观察面团状态, 再揉不到十分钟可以揉至下图这样的延展状态: 接着揉几分钟达到完全扩展状态, 也就是传说中的“手套膜”阶段。 这时取出面团揉光, 准备第一次发酵, 室温下30℃左右, 湿度约75%, 时间大概50分钟。 用保鲜膜盖住搅拌桶保证湿度, 肉眼观察发酵至两倍大, 手戳洞不回弹就好了。 然后将大面团分成几小份, 轻擀排气 再揉成要准备烤的形状, 放烤箱第二次发酵。 不带发酵功能的烤箱可以像我一样在里面放一碗热水, 创造35℃, 75%湿度的发酵环境。 二发大概两倍大, 吐司刷上蛋液, 餐包划些花纹就可以开始烤制, 预热180℃, 烤大概23分钟, 20分钟后就要随时观察上色状态, 防止烤焦。 满屋麦香, 外焦里嫩, Q弹柔软的面包烤好出炉~ 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做到拉丝状的面包相当提气。 只要揉出手套膜后面过程容错率很高, 新手上手没难度, 厨师机功不可没。 拿22块/200g的吐司做对比的话, 对发酵程度、 擀面手法的拿捏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有了不错的开始, 把最繁琐的揉面过程交给厨师机, 给厨艺发挥游刃有余 包饺子 受够了市场买的饺子皮易破没嚼劲, 用厨师机可以自己做饺皮和面条。 准备的材料很简单, 加碱是参考碱水拉面的配方, 增强面团的延展性。 | 面粉: 500g | 水: 250g | 盐: 3g、 小苏打(碱): 1g | 食用油: 50g 将面粉、 盐、 小苏打放搅拌桶, 水先放7成, 揉成面絮状再从桶边倒完剩下的水。 厨师机先低速混合, 揉成面团后可以适当加快速度, 用长帝厨师机大概揉12分钟。 然后分3次倒入食用油并让厨师机充分搅打, 可以让面团更有延展性, 煮熟更有嚼劲。 面团揉好后醒面半小时, 就和好面啦。 将面团搓成长条, 切成8g左右一个小面团, 擀圆擀开就是一个劲道饺子皮。 喜欢吃面条就把面团擀开切细, 自由把握。 饺皮做好后准备肉馅。 把切好蔬菜和绞碎的肉酱倒和完面的搅拌桶, 更换搅拌桨低速拌匀。 高筋粉做的饺皮延展性特别好, 口感爽滑劲道, 久煮不破皮。 这包好的饺子被北方的朋友嘲笑包成大包子。 厨师机有哪些优点? 厨师机解决了制作面点最麻烦的和面部分, 不粘手、 零失败, 省心省力, 对新手特别友好。 按顺序把材料倒进搅拌桶, 启动厨师机就能把面团揉好, 揉出细腻有弹性的筋膜。 使用厨师机能节省力气, 机械揉面力道均匀可控, 相比手工揉搓轻松又高效。 手工揉好面团用时大概半个小时, 期间要经历面团干粉、 粘腻、 油滑的各种状态, 夏天揉面如果温度过高还要把半成品面团放冰箱降温, 非常累人。 用上厨师机能大大缩短揉面时间, 所有工序都在搅拌桶完成, 有效控温预防提前发酵, 更快出膜, 弹性延展性的出品很稳定, 用一次就后悔没早买的设备。 体验评价 1。 揉面时候晃吗?噪音大吗? 厨师机工作期间有晃动正常, 实际体验长帝轻音海豚厨师机和面时有轻微晃动, 但不会跳舞移位。 稳定的秘诀在于使用了铸铝外壳, 机身重达7.4KG, 配合底座上6颗吸盘保证机器工作时的稳定性。 噪音方面, 使用直流电机的厨师机会小很多。 实测长帝这款厨师机揉面工作音量约50-60dba, 空转运行音量约50dba, 噪音主要来自面团摔打。 2。 操作方不方便? 按键+旋转操作搭配屏幕显示挡位和时间, 应该是最一目了然的设计了。 档位通过旋钮选择, 按旁边的上下键可以设定工作时间, 最长20分钟。 如果不设定时间, 机器开启后自动记录运作时长。 当厨师机监测到被抬起时会自动断电, 防止搅拌头误伤到人, 安全细节设计好评。 3。 双勾揉面有什么不一样? 最直观的感受是揉面效率快多了。 单勾和面每转一圈相当于揉搓一次, 同样的时间双勾和面2-3次, 揉搓程度和面积大大增加。 双勾和面还有个优点是面团不爬勾, 可以保证面团整体揉搓更充分, 不用人工干预把爬勾的部分撸下来。 4。 随箱配件有哪些?要不要选购配件? 随箱标配揉面双勾、 搅拌桨、 打蛋笼、 6L搅拌桶和防溅盖, 金属配件都是304不锈钢, 很有分量。 长帝轻音海豚可以选配绞肉器、 压面器、 和切面切菜器等。 对于我这样以和面做面包为主的话推荐选购专用冰袋, 南方日常室温30℃, 面团必须全程降温才能防止提前发酵。 如果喜欢吃面食和包饺子, 我建议优先选择压面器节省擀面工作, 其他再按需选择。 总结 出于好用和耐用的考虑, 我选择了双勾和面、 直流电机、 金属齿轮和外壳的长帝轻音海豚厨师机。 米白色、 流线型的外壳设计和厨房风格完美搭配, 7kg的重量既保证工作稳定, 也方便收纳放进橱柜。 最重要的是它的本职工作让做好面包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用手沾面粉, 简单几步就可以快速揉面出膜,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是一个合格的厨房助理。 遗憾的地方主要是搅拌桨刮不到桶壁, 如果有接触桶壁的硅胶桨套能搅拌更均匀。 此外非常希望厨师机可以升级智能操作功能, 比如支持用户自定义揉面程序。 对于常用的面粉和固定的配方, 磨合几次就能形成固定的和面程式, 如果厨师机能按设定的各个档位运行固定时间, 这样就实现和面自动化了 希望对大家选购厨师机有帮助
小米 12S Ultra 备件保外维修价格出炉: 屏幕 1800 元******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 快来新浪众测, 体验各领域最前沿、 最有趣、 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小米 12S Ultra 是小米最新推出的旗舰机型, 搭载第一代骁龙 8 + 处理器, 首发 1 英寸大底索尼 IMX989 传感器, 售价 5999 元起。 目前, 小米官网已经列出了小米 12S Ultra 的备件保外维修价格, 其中屏幕 1840 元, 电池盖 340 元。 从官方列表中可以看到, 小米 12S Ultra 的备件保外维修都包含 40 元的人工费, 屏幕价格为 1800 元, 主板价格为 2500 元, 后置摄像头组件价格为 1220 元, 电池价格为 159 元, 电池盖价格为 300 元。 小米还推出了 199 元的碎屏险, 可保一年一次碎屏免费维修。 IT之家了解到,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 BoM 成本分析, 生产一台 8GB+256GB 版小米 12S Ultra 的 BoM 成本约为 516 美元(约人民币 3486 元)。 其中, 处理器、 屏幕、 相机和内存占据总成本的 67% 左右。 具体来说, 处理器成本 128 美元(约人民币 864 元)、 屏幕成本 89 美元(约人民币 601 元)、 相机成本 79 美元(约人民币 533 元)、 内存成本 58 美元(约人民币 391 元)、 蜂窝射频系统(Cellular RF system)成本 24 美元(约人民币 162 元)。 值得一提的是, 该成本并不包含研发设计、 仓储物流等成本。 此外, 小米 12S Pro 的显示屏物料价格为 1550 元, 主板价格为 2300 元, 电池价格为 119 元, 电池盖价格为 200 元。 小米 12S Pro 可以单独更换某个后置摄像头, 价格比小米 12S Ultra 便宜多了。 小米 12S 的显示屏物料价格为 1100 元, 主板价格为 2500 元, 电池价格为 119 元, 电池盖价格为 160 元。 小米 12 Pro 天玑版的显示屏物料价格为 1550 元, 主板价格为 2200 元, 电池价格为 119 元, 电池盖价格为 200 元。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 快来新浪众测, 体验各领域最前沿、 最有趣、 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本文来自cnBeta 今天, 爆料人@RODENT950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了黑色版Mate 50系列渲染图。 如图所示, Mate 50系列延续了上一代的环形镜头设计, 细节区别在于Mate 50系列镜头上多了“XMAGE”标识。 据悉, XMAGE是华为本月初宣布的华为影像品牌, 它代表着华为过去数年来持续引领业界的成熟影像实力全部积累。 从Mate 50系列开始, 华为旗舰手机会基于真实、 温暖、 高画质等影像风格、 沿着光学系统、 成像技术、 图像处理等技术路线, 构建消费者对华为影像XMAGE的认知。 华为何刚曾表示, 华为影像XMAGE代表华为选择“以我为主”构建自己的能力, 把移动影像带到新的高度。 此外, 华为Mate 50系列还将首发HarmonyOS 3.0。 据悉, HarmonyOS 3.0剔除2.0中非常臃肿部分, 让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体验提升很大。 而且HarmonyOS 3.0开发者预览版带来全新弹性部署自动化工具, 开发者可以根据不同硬件选择所需组件, 完成操作系统组装。 值得注意的是, 这次Mate 50系列有可能会带来三款新品, 除了Mate 50、 Mate 50 Pro之外, 似乎还有一款Mate 50E, 后者搭载高通骁龙778G 4G芯片, 我们拭目以待。 熟悉小M的粉丝都清楚, 小M一直是个图文作者, 但是随着各平台与读者逐步向视频方向倾斜, 小M也最终决定向视频方向转变。 不过, 做视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相较于制作图文, 视频的步骤繁琐, 制作周期长, 同时还需要更加专业的摄影设备。 为此, 小M专门入手了一款微单, 而且为了拍出高质量的视频, 随后又对周边做出了升级, 其中富图宝家的FX-1三脚架与HG-02手动滑轨, 小M认为是此次升级中最物超所值的两件摄影装备。 先来说说入手两款产品的理由, 此前自己有一个富图宝空气二号三脚架, 这款三脚架不仅轻便、 品质好, 创新型快速锁紧结构也非常便捷, 所以一直是自己的主力摄影设备。 本着对富图宝品牌的认可, 此次增添的设备也就自然而然的优选了富图宝, 而且很可能以后更换摄影设备还会优选富图宝。 那么, 可能有懂摄影的人会问FX-1的定位比空气二号要低端, 这哪里是升级, 这不是降级吗?确实是这样, 从定位上来看, FX-1确实没有空气二号高, 但是小M认为已经有了一个高端的空气二号三脚架, 就没必要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了, 况且摄影设备又那么贵, 反而经济实惠才是王道, 而且FX-1采用了金属材质, 算是与空气二号的碳纤维形成互补吧! 至于为什么选择HG-02手动滑轨, 那是因为小M平时拍摄的小件产品比较多, 而且小M目前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 手动滑轨更加经济实惠, 更加适合自己, 虽然上千元的电动滑盖确实不错, 但是并不适合小M这样的视频初学者, 更加不适合小M空荡荡的钱包。 对于摄影而言, 三脚架的机身尺寸很重要, 毕竟使用三脚架的场景并不会一成不变的在室内, 所以小尺寸的三脚架具有更强的便携性, 更适合外出携带。 富图宝FX-1采用了紧凑型设计, 折叠后这款三脚架的长度仅为37.7cm, 底部环长21.2cm, 无论是拿在手中, 还是放到包上都很轻松。 富图宝FX-1三脚架虽然是一款金属三脚架, 但还是做了一定的轻量化处理。 这款三脚架的脚管与中轴采用了坚固耐用的高强度镁铝合金材质, 而且富图宝还在脚管与中轴表层做了阳极氧化工艺处理, 看起来非常高档。 不过, 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阳极氧化工艺具有抗腐蚀、 防刮花等优势, 能够让三脚架的使用寿命更长久。 除了脚管与中框采用了高强度镁铝合金以外, 富图宝FX-1三脚架的云台与角度选择器则选用了航天铝材质, 而且富图宝还在云台与角度选择器上做出了颜色区分。 目前这款三脚架有灰色与蓝色两种, 其中灰色的在视觉上更加沉稳一些, 而蓝色的看起来则活力一些, 小M作为一个年轻人则选择了后者。 说完整体外观我们再来说说这款三脚架的细节, 首先富图宝FX-1三脚架在脚管上加入了硅胶握把, 虽然没有什么图案, 也没有什么辨识度, 但是实用性很强。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使用, 多了一层硅胶以后, 握上去后就不会那么冰凉了。 三脚架脚管能够实现三档调节, 而且调节的方式也比较简单, 使用时只需按动调节器上的调节扣, 然后放到合适的档位, 松手即可自动贴合卡牢档位, 半自动的设计快捷省力。 另外, 富图宝FX-1三脚架还在中轴底座的两侧分别增加了1/4扩展孔与中轴锁紧旋钮, 也就是说这款三脚架还有一定的扩展性, 可以在1/4扩展孔处加入怪手, 闪光灯等。 富图宝FX-1三脚架的中轴采用异形设计, 这样的设计能够缩短三脚间的距离, 收纳后更紧凑。 中轴底部还有隐藏式挂钩, 挂上重物可以让三脚架更稳固。 更让人叫绝的便是挂钩内还隐藏了一个手机支架, 使用时我们只需将它安在云台夹座即可, 如果觉得直接夹上不稳固, 还可以拧在快装板上, 多样的安装方式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性。 由于富图宝FX-1三脚架采用了异形中轴, 因此配套的云台也非常小巧。 俗话说‘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虽然这款三脚架云台的体积小, 但是功能性却不少, 云台顶部配有气泡水平仪,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平三脚架, 底部则是一个掰开式扳扣, 可以快速调节相机角度, 而且云台还配有全景旋钮, 松开后支持360°旋转, 配合云台上的角度刻度, 拍摄全景更惬意。 另外, 富图宝FX-1三脚架还配备了标准的阿卡标准快装板, 快装板的设计也尤为贴心, 不仅在贴合面增添了硅胶来保护相机, 而且快装板底部还配有大头设计与拉环, 可以实现真正的免工具安装。 另外, 快装板两侧还有止滑螺丝, 能够有效降低相机的滑落风险。 官方给出这款三脚架的重量为1006g, 通过实际测量富图宝FX-1三脚架的重量为1007g。 脚管放在最小开合角度档位, 三脚架的最低高度为35cm, 最高则达到了150cm左右, 与官方给出的最数据基本相符。 三脚架一共有5节脚管, 其中最粗的脚管为25mm, 实测25.08mm, 其余四根从粗到细, 依次为20.86mm、 18.23mm、 15.3mm、 10.98mm, 整体来说虽然各个脚管的直径有些偏差, 但是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富图宝FX-1三脚架使用时非常简便, 只需握住橡胶脚垫简单的一扭即可将脚架解锁, 随后用手便捷一拉将脚管抽到合适位置, 最后回旋锁紧即。 三脚架的整个展开工作方便快捷无难度, 20秒内即可将三根脚管全部展开锁紧。 通过调节富图宝FX-1三脚架的云台, 可以让相机实现360°旋转, 实现基本的横竖翻转等拍摄需求。 由于三脚架通的云台采用球体设计, 因此还能够实现上下俯视等拍摄需求。 当然, 如果需要拍摄低机位, 还可以将中轴倒置使用。 最后再说一下富图宝HG-02手动滑轨, 这款滑轨的设计比较小巧, 展开时的尺寸仅为34.2*9.4*5.7cm, 无论是拿在手中, 还是放到包中都非常便捷。 富图宝HG-02手动滑轨同样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 滑轨的净重仅为0.36kg, 之所以这么轻便是因为滑轨用材也颇为讲究, 不仅有碳纤维的双管滑道, 还有轻盈坚固的太空铝配件, 而且所有配件同样有阳极氧化工艺加持, 不仅质感十足, 还经久耐用。 滑轨两侧分别配有四个可折叠支架, 将支架折叠后, 就可以方便收纳了, 折叠支架底部还有球形橡胶脚垫, 可以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 当然, 折叠支架也支持三档调节, 因此富图宝HG-02手动滑轨有着较多的调节角度。 而支架上的橘色旋钮, 就是支架的锁紧装置, 角度调好后锁紧才会更稳固。 折叠支架的中间位置的橘色旋钮, 则负责着滑轨的角度调节, 通过设定起点与终点可以实现角度偏移, 以此达到边移动边旋转的目的, 创新型的角度让拍摄效果更具创意。 滑轨上的移动云台设计的也颇为巧妙, 底部配有四个顺滑的飞轮, 侧面则有阻尼调节旋钮, 滑动时按照需求调节, 可以提供均衡的阻力, 还不会出现卡顿的现象。 另外, 之所以这款滑轨能够实现边移动边旋转的效果, 主要还是因为移动云台上有一个圆形的旋转平台。 滑轨底部则是一个拥有燕尾槽的快装板, 快装板中央位置则配有1/4螺丝孔与3/8螺丝孔, 也就是说这款滑轨是支持安装三脚架使用的。 最后说说富图宝HG-02手动滑轨的使用感受, 有了这款手动滑轨后, 即可实现多样的玩法, 不仅可以横向滑动, 还可以前后推行, 或者模拟摇臂进行甩镜操作, 具体还有什么玩法, 由于自己是个初学者, 还需要慢慢的摸索, 但是有一说一, 有了这款手动滑轨以后, 确实能够拍摄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画面。 富图宝FX-1三脚架与HG-02手动滑轨, 虽然在摄影设备中不是太高档的两款产品, 但是对于小M而言, 两款产品却刚刚好, 而且价格相对也合理, 很适合新手入门。 小M觉得无论是买什么产品, 只需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即可, 虽然一分价格一分货, 但是如果产品的性能够用, 也没有啥必要多花冤枉钱。 你觉得呢?皇冠游戏大厅(皇冠游戏在线)华为Mate 50系列外形曝光: XMAGE相机醒目******
富图宝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