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的韧和狂

发布时间:2017-02-05    文章标签:    浏览:618

  从贫寒的身世,到中国首富;从一家深圳小厂,到行业翘楚;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新能源大王;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企业家,到巴菲特眼中“真正的明星”,“比亚迪之父”王传福成长的道路充满传奇和艰辛。正是其身上独有的韧劲和狂性成就了比亚迪的传奇。
  
  9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作为深圳优秀建设者代表应邀首先上台发言。在简短的致辞里,他以“荣幸”开始,以“努力”结束。
  
  15年前,王以官办研究所的一位化工研究人员身份南下深圳创业。8年后,他创办的比亚迪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一匹“黑马”。2009年他以财富350亿元名列“胡润百富榜”榜首。
  
  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因创建其投资准则而闻名天下的沃伦巴菲特。巴菲特在2008年出手投资了比亚迪这家“自己搞不懂的企业”。现在,他正计划从千里之外的美国前往比亚迪位于中国的几大基地考察。
  
  眼下,王传福又投资2.01亿元收购西藏扎布耶锂业高科技有限公司18%的股份。在他的计划中,比亚迪在2015年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现年44岁的王传福是比亚迪的掌门人,他依旧在扮演着一个不懈的“探索者”的角色。
  
  南下创业
  
  最开始,王传福没有想到会做到现在这么大。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安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排行老七。上初中时,由于父母相继去世,王家兄弟姐妹8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哥哥王传方不得不辍学养家。
  
  1983年,王传福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学校离旅游胜地黄山很近,但他从未去过。“我以前没去黄山,是因为我们都很穷。”在回忆当年的学习经历时,王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没去黄山,是因为我们没时间。”
  
  不过,也正是这些让王传福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这使得他更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
  
  1987年,王传福考上了中科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研究生;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两年后,他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年仅27岁的王传福被破格任命为总经理。
  
  在进入电池行业之后,王传福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从日本进口的电池很贵。”王说,“还要付进口税,交货周期也很长。”为此,他专门研究了其他企业,把它们的电池拆开,了解其制造原理。他说,那是个“经历了大量试验和失败的过程”。
  
  随后的1995年,王传福从亲戚那里筹集了大约250万元,并租了一处2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带着20多名员工开始生产可充电电池。这就是王所创办的比亚迪公司的起点。但就在当时,比亚迪的目标就是要同索尼和三洋制造的进口电池一争高低。
  
  到2000年前后,王传福领导下的比亚迪已经通过自身在成本上的优势,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商,接着开始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和三星等公司设计和生产手机及配件。
  
  2002年,比亚迪已经成为三大可充电技术生产领域中的全球四大制造商之一,在中国则是首屈一指。而且王传福强调,与索尼和三洋不同,比亚迪从未面对过召回电池的情况。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以及在技术、成本等方面有了更多的积累之后,王传福有了进一步扩大创业的想法。
  
  汽车狂人
  
  王传福在2003年买下了秦川汽车77%的股权,从此进入了汽车制造业。当时比亚迪饱受争议,包括股东、基金方面都有很大的质疑,公司股价下跌近半,没人敢相信,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有胆量去做汽车,这对王传福来说是一个考验。
  
  但正如王传福在电池领域的钻研劲,对汽车生产几乎一无所知的他,又开始了埋头学习。和制造电池的方式一样,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也主要是靠自主创新研发。他在策略上试图借鉴在手机电池领域的成功模式,来打造一个新的汽车王国。



本文链接:https://u1e.cn/tweet/7625 [复制]

猜你喜欢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