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准备做豆腐房,但是用自来水作出的豆腐浆,用卤水点无法凝固呢,恳请...


不会呀,我也用自来水做过豆腐。可能是这些原因:1.大豆质量问题,陈年大豆就不好。2.过滤豆渣的时候没滤干净。3.火候问题下面是摘录的一些制作方法,你可以参考。一: 做豆腐方法之一: 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 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有人爱喝甜浆。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有人爱喝咸浆。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矿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 二: 做豆腐方法之二: 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不要用石膏就用葡萄糖内脂,大超市里应该有卖的)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这上面讲的都是用石膏,其实我没用过石膏,每次都是用的卤水。 我是这样的,1豆浆滤好后放锅里,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生火,菜鸟要切记。 2然后用卤水勾兑一定豆浆(这个量么,多点少点都无关紧要,多做几次你就掌握了),3然后用舀一勺勾兑过的卤水放在锅里全部搅拌一下,再用勺子慢慢地沿锅边放卤水,由外向内,动作要慢,要像打太极一样慢,千万急不得。快则四五分钟,慢则七八分钟,就可以看到豆腐在慢慢成形并向下沉淀。4然后用漏网(我用竹子做的漏筛)慢慢地由外向内的方向慢慢向下压,边压边舀一些多余的水出来,这样豆腐就压实了,这个过程也要慢,不能急。5完成后用刀划成块,再生火煮沸,搞定。

可能卤水用少了,我也出现这情况,我网上买的磨具,按照他给的一斤豆子四克卤水,点不出来,仍旧一锅豆浆,我就外面冷静下,想想总归要扔了,进厨房就再称四克卤水,点进去,成了!后来我就百度上再查下,说一斤豆子要八克卤水的!我歪打正着!哈哈哈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122ea95f46299ba65daa4ea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