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这种行当,在以前真的存在吗?


鸡毛换糖这种行当想必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在如今的浙江义乌,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对这个行当依然记忆犹新,因为很多人都经历过那个时代,那么鸡毛换糖这种行当,在以前真的存在吗?
可以准确地讲在浙江义乌一带的确存在过这个行当,而且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这个行当就已经出现了,尽管明末动乱满清入关,江南一带饱受战火蹂躏,但这个行业依然存活了下来,并在清朝年间一直存在,真可谓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鸡毛换糖行业的雕塑
在早年间有一首诗就是来形容这个行业的,诗中这样说道:“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越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这首诗体现了早年间这个行业艰辛的历史和不为人知的存在,那义乌为何会产生这个行业呢?

80年代鸡毛换糖的老人
因为明末清初时期的义乌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加上这里拥有部分平原,土质松软营养丰富,很适合蔗糖生长,因此这里也成为了蔗糖的主要产区。并和义乌火腿、南枣并称为义乌三大特产。而红糖产业的兴起,也成就了鸡毛换糖这种行业的出现,在几百年间已经成为了义乌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

如今的商人
建国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私有经济开始活跃,到了80、90年代鸡毛换糖这个行业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随之就告别了历史舞台。因为这些善于抓住改革开放大趋势的义乌人民,迅速扔掉了手中用来换糖时进行吆喝的拨浪鼓,反而在义乌发展起了亚洲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他们时代相传的鸡毛换糖的经商模式,成为了我国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起来的历史渊源。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鸡毛换糖这种行当,在以前是真的存在的,而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并且涌现了很多代表人物,比如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的原型周晓光与丈夫虞云新就是代表人物。

《鸡毛飞上天》电视剧
鸡毛换糖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等南方地区。
义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鸡毛换糖的历史结晶,义乌最初的鸡毛换糖是从廿三里镇开始的。
他们的工作方式非常简单,就是挑着货担走街串巷的叫卖,所以也被称为挑货郎。
从1979以后,随着义务小商品的建成,鸡毛换糖行业才逐渐的消失在公众的视野。

挑货郎
在1979年之前的物资匮缺年代,商品流通不畅,老百姓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就挑着担子到处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物换物。
当时主要是以红糖,草纸、鸡毛、鸭毛、鹅毛、头发等低廉物品之间进行交换。
从而挣钱中间的差价,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业,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奋斗精神。
而且这种行为最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在政府的大力促进之下,浙江义乌的鸡毛换糖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鸡毛换糖除了被人称为挑货郎以外,还被大家称为敲糖帮。
敲糖帮是一个内部分工极其明确的组织,就算有新人加人,也不用担心不会叫卖,因为会有专门的老人手把手的指导。
通过鸡毛换糖几代人的努力,铸造了一种浙商精神,为了鼓励和发展鸡毛换糖行业的拼搏奋斗精神。

鸡毛换糖代表一种浙商精神
央广还协同影视公司拍摄了以鸡毛换糖为故事背景的大型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影片中详细讲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大业,以及浙江义乌鸡毛换糖行业的发展历程。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4b7b6374c9aaa6633d44aa57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