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和吏有什么区别?


官和吏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除了上面几位达人说的具体操办的事务不同,非常重要的是他们的编制和管理体制不同。中国古代官吏分流双轨,官员入流有编制,吃皇粮有品级俸禄,纳入朝廷科层序列,一般是亲贵门阀和正途科举出身。

吏不入流, 一般是各衙门自己供养,做基础文书和繁杂的行政工作,不参与决策,分为中央和地方吏工,大多数固定工资,属于朝廷吏役的范畴。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衙两制”,也就是官和吏分开管理。官是由国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并由皇帝进行任免,属于国家编制,国家给发工资,当然也对皇帝负责;

而吏则不同,是地方衙门聘用,只要你办事能力强,有经验就行,一般多为世袭,吏对地方官负责,落实承办地方官交给的具体事宜,所以一个掌管政治方向,有着自己的执政理念,熟读儒家经典,忠君爱国;一个业务熟练,对当地情况摸得很清,保地方稳定。
官和吏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在流动性上。有一说法“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说的就是官的任期比较短,三年一任,清朝甚至一年半,且有回避原籍,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变大,加强中央集权。而吏则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对专业性和办事能力要求很强,所以多为当地的人,一方面对本土熟悉,一方面是固定。

在这两个概念之下,再区分几个。所谓的吏是不是捕快、衙役之流?不完全是,虽然他们都是衙门的“服役人员”,但是吏提供的是专业知识、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在财政,或在经济,或在司法,并不是跑腿打杂,他们才是地方真正的办事者,真正的掌握着地方行政。
还有一个大家容易混的就是官和僚,这两个词经常在一起说,但是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僚也是中央任命,和官员一样有品级,但官是正职僚是副职,因此官僚官僚,官在前,僚在后。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438083d215dd26b5e7cc9023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