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准许道士保留汉族衣冠发式?


与民间流传的“十从十不从”政策有很大关系
道教之所以没有改变汉人衣冠,一个原因是由于当时的民间习俗影响。根据民间传说,“十从十不从”政策是明朝大臣金之俊主动降服于清朝之后,为了应对汉人激烈反抗的局面提出的。“从”是指百姓要服从清朝统治,主动接受剃发易服,不得反抗。“不从”指的是出家人可按照汉人传统办,但“不从”有其固定范围。
也就是说,除了成为出家人之外的汉人都要进行剃发易服,穿满族服装,并且要剃发留辫。但是,如果他们是道士,就可以保留原来的传统,穿汉族服饰和梳汉族发式,不用接受剃发易服做出改变。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政策,道教和佛教并为剃发易服,他们的服饰和发式也都未曾改变,并且道教可以继续将头发盘起来,和尚也还可以继续留光头。
清朝统治者稳定政权的需要
由于统治者对于道教的管理更加宽泛。让这些宗教保留他们原有的特色,其实就是清朝统治者,稳固自己统治地位的一种手段。
早在清朝统治者建立政权之初,他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宗教对于百姓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且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清朝统治者就已经深受佛教影响,满清八旗正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后,他们就开始参加管理佛、道二教的事务。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为了获得百姓们的支持,瓦解百姓的反叛心理,于是就开始争取这些在民间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宗教的支持,但是他们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逼迫出家人接受他们的统治,相反的是,他们对这些人礼遇有加,采取包容政策。自然而然,也就准许道士们保留汉族衣冠发式。
道士没有反抗并且支持清朝的统治
其实,早在清军入关后,清廷就下令剃发易服,但因为当时政权尚未稳固,因此清朝统治者又下令悉从其便以减少百姓的反抗。剃发易服的真正强制实施应该是在清军南下顺利攻破了南明弘光小朝廷以后,当时清朝统治者认为大局已定,于是便开始强制推行剃发易服。
面对剃发易服的命令,当时的儒家,还有道教的做法皆是顺从,毫无疑问它们经过数次的朝代更迭,已经被瓦解了傲骨。而到了后来,反清复明活动的日趋激烈,加上各地诸如白莲、无为、闻香教等造反起事屡禁不止。清廷意识到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重视历史悠久并且有着广大人民群众基础的道教。
在清朝统治期间,道教并没有像白莲教等反抗清朝统治而是识时务地接受清朝统治,因此在清朝统治者需要道教发挥思想作用以巩固清朝统治时,剃发易服的命令相比维护统治的需要,微不足道,自然而然也就被忽略了。

清朝政府为了镇压汉人,打击民族自信,于是强迫汉人剃发易服。但是却没有要求道士这样做,这是因为受到民俗的影响,还有就是统治者需要利用宗教的影响力来笼络人心,巩固政权。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977fbf6fda8a6453acdf2ff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