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熟了麦子)中麦子和(五月的麦地)中麦地的意象是什么?


1、麦子:麦子意象象征着故土,也象征着故土中难以割舍的,熟悉的人情。
2、麦地:麦子即粮食,象征着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作为海子诗中的意象,麦子又是他的精神食粮。因此,当麦子与诗歌相遇,就有了他自己的忧国忧民,有了海子独有的深入土壤又高于天际的哀伤。
两首诗歌的原文:
1、《熟了麦子》:
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熟了
在水面上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回家来
坐着羊皮筏子,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
油灯下,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一宵无言
只有水烟锅,咕噜咕噜
谁的心思也是,半尺厚的黄土
熟了麦子呀!
2、《五月的麦地》
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 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扩展资料:
《熟了麦子》诗歌赏析:
海子的《熟了麦子》,是一幅微观乡土画。诗写的是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叶落归根的父亲,在灯前认清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的三叔,“老哥俩/一宵无言”。
阔别了几十年的兄弟团聚时“一宵无言”,作者没有说明原因。但根据诗中的内容,兄弟俩,一个在外混迹江湖,一个在家伺弄土地,一个城,一个乡,一个洋,一个土,一个香,一个臭,“一宵无言”其实远不止“一宵”,还会有很多次的“无言”。
作者在诗中不动声色,但却无声胜有声。他是在告诉读者,亲情疏远的祸根来自于城乡差别,亲情如此,乡情、社情更是如此。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的意愿。
开篇的一个“那”,表明作者是在追忆往昔,其实他的心思也是“半尺厚的黄土”。在这里,作者做了这样一个虚拟:“兰州”不是实指,是对乡土中国的指称;“在水面上混”象征了一种漂泊状态,而且是三十多年,最后终于在新麦熟了的季节回家了,标志了精神还乡的成功,表达了作者对乡土的无限眷恋。
麦地成了他的乡土情怀借以抒发的深度意象。这一意象的含义是泛化了的,作者以故土情结生发出来的对于广大乡土的眷恋之情,与工业社会人们精神的麻木、空虚构成对照,诗歌升华为一种精神的乡愁。
诗的开头写“新麦熟了”,结尾又写“熟了麦子”,主要是在于烘托诗的画面,而不是在于突出诗的深意。父亲从坐着羊皮筏子归来,由散而焦聚;“老哥俩/一宵无言”、“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呀”,由聚而扩散。
前者渲染广度,后者在此基础上又引入深度,使这幅乡土画浑然卓著。诗中对三叔的书写,就是作者对像三叔一样的勤劳厚实的人的关注,这种关注不是高高在上的简单同情和俯视,里面包含有对幸福和苦难的理解,对生活的辛酸而温情的体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月的麦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熟了麦子

1、“麦子”象征着生存的希望。海子笔下的麦地一直包孕着诗人对生命存在的感恩之情。在诗人眼中,麦地是养育麦子的母体,是温饱得以解决的保证。
2、“麦地”象征着苦难、包容的母性。麦地的苦难在感动诗人的同时也恰以其包容的情怀显示了中国传统女性所具有的母性之美。

相关诗文:
《熟了麦子》
现代 海子
原文:
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熟了。
在水面上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回家来。
坐着羊皮筏子,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
油灯下,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一宵无言。
只有水烟锅,咕噜咕噜。
谁的心思也是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呀!
《五月的麦地》
现代 海子
原文:
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
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3e674713a60644a86ff26de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