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为什么要消灭佛教?


略论太武帝灭佛 灭佛,也称法难,即佛教发展过程中遭受统治者或异教徒种种迫害、横难。佛教自创立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灾难:东印度金耳国设赏迦王迫害僧人、毁坏佛塔、破佛陀成道地的菩提树;摩揭陀国佛沙密多罗王灭佛;十一世纪至十二世纪,臾那王朝歧视佛教,乃至回教王朝灭臾那王朝,并将佛教消灭殆尽;十六世纪末,锡兰一世使全岛无一比丘;朝鲜的李朝燕山君破坏佛教;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废佛毁释;在中国西藏朗达磨王灭佛;中国汉地的“三武一宗” 法难。以上法难或起于为政者信奉他教,或起于异教徒之迫害,或由于教团本身内部在教理上的冲突,或因为统治者歧异,背景不同,原因不一,受摧残的程度也各异。就中国汉传佛教来说,“三武一宗”法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有名的灾难,而其中的北魏太武帝灭佛是佛教遭受封建专制统治者摧残的第一次厄难,其时间之长,迫害结果之惨重,史无前例,是其它三次法难不可比拟的。客观地说,后三次法难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当时社会秩序而对佛教进行整饬,只是敕令僧人还俗、拆毁寺院、焚烧佛像等,并没有再使用诛杀沙门的残忍手段。而北魏太武帝要把僧人无论年龄大小全部活埋。道靠人弘, 若把出家人斩草除根了,佛教将毁于一旦。太武帝为何要对佛教下此毒手?身为佛子,对北魏太武帝灭佛的经过不可不知,灭佛的原因不可不察,灭佛的影响不能不深思。 一、灭佛的背景一种外来的思想要传入中国,最起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满足社会需要;( 二)有一个合适的“着陆点”,(三)得到提倡。当佛教传入中国时,统治阶级腐朽、豪强兼并酷烈,接着又是三国争衡、八王残杀、五胡乱华,连年混战、群雄割据。整个国家形成分裂状态,广大劳动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不仅是下层的劳动人民如此,就连上层的文人士大夫甚至于皇帝也不例外。如自东汉以来至梁武帝即位约280年间,称帝的110人左右,平均在位不到三年,其中大部分是被杀、被废、被俘的。真是皇冠龙袍、荣华富贵顷刻丧落,下场凄惨,苦多乐少。人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着朝不保夕的恐慌,时刻怀着对人生苦难的悲叹,对生死离别的忧虑。对人生慰藉的寻觅,对生活幸福的追求,成为当时生活的基调。佛教“人生无常,众生皆苦” 的思想正能抚慰痛苦的心灵,处于苦难深渊的广大民众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对佛教的这种思想容易接受;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正是劳苦人民的渴求;佛教“慈悲不杀,反对战争”的主张正适合弱小统治者的需要。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在古代就不断地受着大自然的威胁、野兽的侵袭、疾病的困扰、群体间的斗争,人们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并且寿命都不长。在生存欲望的促使下,产生了对超己力量的崇拜、温饱的渴求、长寿的梦想。在这种意识形态下产生了神仙方术等信仰。自秦汉以来,中国社会已形成普遍性的神仙方术信仰。例如,秦始皇为求长生不死药,花费巨金,派方士徐福征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神药;汉武帝一生求仙50多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里,佛教的传播者找到了“着陆点”。 佛教就是依附当时的黄老道术被当作神仙方术的一类,以禅修实践所伴生的神异功能和神通,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的注目,而传入中国的。汉代信奉佛教的主要是宫廷上层人士,当时在上层社会流行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技。如汉明帝的异母弟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以神为誓”。(《楚王英传・后汉书・卷七二》)就是将佛陀当成攘定招福的神来祭祀的。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还得利于统治者的提倡。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了第一高潮。佛教信徒空前增多,就是因为有着皇室成员的信奉,大力提倡和支持。如明帝“手画如来之容,口味三昧之旨”,(大正藏52卷76页下)虔诚崇尚佛教;北方一些最高统治者,如后赵的石勒、石虎尊崇当时名僧佛图澄;前秦苻坚和后秦姚兴尤其推崇佛教,前者请道安讲道;后者请鸠摩罗什到长安译经。南朝各代帝王大都信崇佛教,其中最突出的是如后来的梁武帝。他曾拟兼任白衣僧正,又多次舍身佛寺为寺务,再由群臣用重金赎回,以充实寺院经济。“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大正藏51卷999页上)佛教依恃封建皇权的倡导,使人们纷纷竭财以趋僧,破产以趋佛,佛教的声势达到前所未有的煊赫程度。由上述可知,在这注重现实的国度里,战事频仍的环境中,无论从人们接受角度看,或是从统治者提

说白了,那些当和尚的占了他的人,占了他的钱.不灭佛没人没钱.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cbbb4abd709fd8bc6934b841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