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坦克的战术


西羌国王起兵十五万,以助魏国攻打蜀兵。西羌兵将都惯用弓弩、枪刀、飞锤等兵器;军中的战车皆用铁叶裹钉,装载粮食军器什物:或用骆驼驾车,或用骡马驾车,称为“铁车兵”。在西平关一战中,羌兵把铁车首尾相连,随处结寨,车上遍排兵器,似城池一般。战车在西羌越吉元帅的指挥下,潮涌一般地向蜀兵冲来,车上弓弩一齐骤发。蜀兵被这阵势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遭到了惨败。西羌国使用的这种外围用铁叶裹钉、进攻性和防御性都很强的战车非常类似于现代的坦克。现代坦克也正是受到了古代战车的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有一个名叫斯文顿的新闻记者到前线去采访。当时德军在阵地上修筑了许多碉堡,碉堡之间还拉上带刺的铁丝网,英军士兵一次又一次地冲锋,但总是不能突破敌人的防线,许多士兵在机枪的扫射下倒在血泊中。斯文顿看了心里很不平静,难道没有一种更好的进攻办法?他苦思冥想,最后把主意打到了“大力士”拖拉机的身上。能不能给它穿上厚厚的外衣,装备上机枪和大炮,使它既能冲进敌人的阵地,又能防御机枪的扫射呢?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把一种大型拖拉机改装成战车。这种攻防两用的武器很快就在英国制造水柜的工厂里制造成功。1915年9月,世界上第一辆坦克诞生了。当时英国政府为了保密,给它取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名字――水柜,英语原词为“Tank”,音译即“坦克”。(PT-91M主战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法联军与德军在法国的索姆河畔展开了激战。组建不久的英国第一支坦克部队首次投入战斗,结果大显身手,英军凭着坦克取得了重大胜利。这种靠履带行走,越障跨壕无所阻挡,不怕枪弹的新式武器,引起了世界各国军事家的极大关注,认为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武器。此后,坦克技术发展很快,法、德等国也先后仿制和研制出了自己的坦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坦克已成为陆地上主要的作战武器了。坦克的本领也越来越大,能攻能守,跑得又快,具有全面作战的本领。我们常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不可一世的情景。坦克为什么能那样无所顾忌地猛打猛冲呢?主要是因为它有一身坚厚的铁甲外衣。坦克冲锋,或者是坦克相互对打的时候,它的“脸”和“胸”――炮塔和车体前部最容易遭受袭击,所以这两部分的装甲最厚。现在装备的坦克,有的炮塔前装甲就厚达250毫米,车体前装甲厚达210~230毫米。车体两侧的装甲就比较薄一些,底部和顶部的装甲最薄,这是因为地面炮火一般打不到这两部分。为了对付穿甲弹,炮塔前和车体前的装甲应当越厚越好,可是太厚坦克的体重就太大,有没有办法使装甲加厚而又不增加重量呢?科学家们想出了巧妙的办法。如果你仔细观察坦克,会发现坦克的炮塔和前装甲都是流线型的,和水平面成一定的夹角,这样的结构就等于增加了装甲厚度(例如,车体前装甲厚220毫米,当它和水平面成30°夹角的时候,水平厚度就可以增加到440毫米,等于原来的两倍)。前装甲做成流线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炮弹打在它上面的时候,就像瓦片在水面上打漂,产生弹跳现象,不容易穿进去。70年代以后,反坦克武器中增加了威力更大的空心炸药破甲弹和脱壳穿甲弹,坦克的装甲也跟着改进了,出现了像夹心饼干一样的复合装甲――外层是钢、中间是陶瓷、里层是铝,抗弹能力比同样重的钢装甲高三倍。除了提高装甲的抗弹能力,还采取了缩小坦克体积的方法。个子高、体积大的物体容易被击中,体积小了,目标也就小了。现在各国研制的主战坦克,体积都一代比一代小,就是这个道理。如瑞典的S型坦克,身高就只有1.9米。(美国M1A2SEP坦克)现代坦克一般重达四五十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可这个笨重的家伙奔跑起来速度却不慢。在公路上,坦克每小时能跑四五十公里,有的甚至能跑八十公里以上。即使在丘陵起伏的山地里,或者是土质松软的沙地上,坦克也能像走平地一样驰骋自如,每小时能跑三四十公里。坦克为什么能跑得这么快呢?主要是因为它的发动机马力非常大。现代主战坦克的发动机功率一般都在一千马力以上,而和它个头相似的履带式拖拉机却只有七十五马力,两者相差十多倍。和其它种类的战车相比,坦克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越野能力强――不但能在沼泽地、泥泞地、冰雪地和沙石地上行走自如,而且能够爬陡坡、过弹坑、越壕沟、冲破铁丝网的阻拦等。坦克的越野本领,跟它的铁脚板分不开。这双铁脚板就是两条又宽又长的履带。履带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每一环是一块金属片,各环之间用铰链连接,成为首尾相结的圆环。履带环绕在滚动轮的外围,就像自行车的链条环绕在链轮和飞轮上一样。坦克左右两侧的滚动轮中,各有一个轮子(叫主动轮)和发动机轴接合。发动机使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又带动履带转动,从而把坦克推向前进。坦克下部的滚动轮(叫负重轮)压在履带上,就好像火车车轮压在钢轨上一样。由于履带是周而复始地转动的,负重轮可以始终在履带上滚动,所以人们又把履带叫做无限轨道。无限轨道能扩大坦克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它能在沼泽松软的土地上行走;还能使坦克具有越过壕沟和弹坑的本领。坦克的越野本领大是它机动能力强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它的加速性能好。例如它从静止启动到加速为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速度,只需几秒钟的时间。这样,当速度较慢的炮弹向它射来的时候,它或是突然加速前进,或是作蛇形运动,就可能避开炮弹。我们看到在坦克周身都是厚厚的装甲,目的是保护车内的人员和设备。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隐蔽在坦克里的坦克手怎样观察外面的景象呢?为此,坦克设计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最早的坦克是在坦克手的座位前面开一条窄长型的细缝,坦克手从缝里向外观察。但这个办法有危险,因为射在坦克上的铅弹,熔化成液体以后,会溅进张望缝里,灼伤坦克手的眼睛。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人们又在张望缝上安装了安全玻璃。张望缝毕竟太细,观察范围也实在太小,于是人们又在坦克上安装了潜望镜,车里的人可以从下面的镜子中看到外面的景象。可潜望镜也不理想,它的外露部分常常会被敌人的炮弹打掉。随后,又有人发明了回旋观察器。这是由一大一小的两个钢甲圆塔组成,大的套在小的上面。外面的一个开了许多细长的狭缝,里面的小圆塔开了一个比较宽的观察孔,上面装了安全玻璃。当外层圆塔不转的时候,观察范围也只是一条缝,可是如果摇动手柄,使外层圆塔转动起来,且达到每分钟四百转以上,外层圆塔上的各条细缝看起来就连成了一片,整个圆塔就仿佛变成透明的了。坦克手可以随便向哪个方向观察。可见回旋观察器只有在光线透过狭缝时才能进入圆塔,在阴天或傍晚时,外界光线弱,里面就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坦克设计师们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改进,终于造出了适合坦克用的潜望镜。这种潜望镜也是由两层钢甲圆塔组成,外层圆塔上均匀地开有一些直径约为10厘米的圆孔,每个孔装有一个极其复杂的潜望镜,能把外面的光线反射进内层圆塔上的玻璃片上。坦克手只要张望玻璃片便可以看见坦克四周的景象,仿佛这些玻璃片正是坦克的窗口一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坦克潜望镜也在不断地改进。现在的潜望瞄准镜已经具有望远、夜视和测距多种功能了。坦克和其它任何武器一样,也有它自己的弱点,各种反坦克武器正是针对它的这些弱点制造出来的。坦克的顶部和底部装甲都很薄,一般约为10~30毫米厚,很容易被击穿。从飞机上发射的导弹或投掷的炸弹,以及用炮发射的反坦克子母炮弹,就是专门来打坦克顶装甲的,对坦克威胁很大;还有一种“反坦克车底雷”是专门用来打底装甲的,坦克被它击中以后,很难修复。坦克的“内脏”比较虚弱,里面装有不少易燃、易爆物和设备。如弹药、油箱、发动机等。这些部位一旦中弹,就会引起燃烧和爆炸。有些穿甲弹和破甲弹就是专门钻到坦克肚皮里去破坏的。坦克的一双铁脚板虽然跑得快,但也比较脆弱,只要有一个环节被打断,整条履带就不能转动,坦克也就会全身瘫痪,寸步难行,只能瞪着眼挨打。坦克的“眼睛”虽然能够望远,却不能望近,距离在五米以内的目标,坦克手就看不见了。对方的士兵只要能潜入这个范围,用炸药包就能将其炸毁。陆地上的现代战争,几乎都离不开坦克。由于它既具有强大的攻击火力和高度的机动性,又具有坚固的装甲防护能力,在近、现代战争中,发挥出了强大威力,展示了铁甲之雄风,被誉为“陆战之王”、“活动的钢铁碉堡”。

1)地形限制,坦克在平原和沙漠地带有机动性优势,但是在河网密布,高山,雨林,城市地带基本无优势。无法形成宽锋面,大纵深突击。易被单兵击败。2)现代坦克马力大,耗油多,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是无完成战术的。3)现代空中力量发展,坦克集群需要空中掩护,和信息支援才能完成突击,否则可能一败涂地。4)单纯的坦克集群已经难以达成战术目的,需要地面防空力量,装甲步兵的支援。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c7c7dad627fd8811834f6e3d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