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木鱼为什么要叫木鱼


木鱼:
关于“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
据此,木鱼当为佛门僧侣所创制,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
此前,相传木鱼的前身乃是一种称为“木扑”的简单木块,后才刻为鱼像,称作木鱼。
《敕修清规》是百丈怀海(720~814)禅师在唐玄宗到宪宗的时候制定的。
“木鱼,相传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
意思就是说佛教僧人通过叩击木鱼来惊醒众人不可倦怠懒惰,昏昏沉沉。

扩展资料
木鱼外形:
木鱼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
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85厘米以上。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鱼

  一、“木鱼”是寺庙的一种法器。因为其形状为张口中空,像鱼,又是木头所制,故称“木鱼”。其实和真正的鱼只是大概类似而已。
  二、木鱼的形状大小:原先的木鱼是刻木为长条形的“直鱼”,后来又产生一种刻木中空的“团鱼”,现在团鱼较多,还有双鱼形或龙形。改鱼为龙者,此由鱼化龙之说,以表从凡夫成为圣者之意。一般为深红色或涂金,木鱼都是腹部凿空,安于小布团上,以木槌敲击腹部中央,能发出“梆、梆、梆”的声音。至于体积大小,普通是径一尺乃至六尺,较小的则有三寸乃至五寸等。
        
  三、木鱼的作用:
        1、在吃饭时或有其他事时敲之召集大众;
        2、古时没有钟表,每到一固定时间敲之作报时用。
        3、大众念经时敲之,以统一调整念经的速度音节,提醒大众集中精神。
        4、表法作用:传说鱼日夜张目,所以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敲击之,以警示修行者之懈怠懒惰之心,提醒修行者应该精进修行。
  四、木鱼的起源有两种传说:
        1、根据《增修教苑清规》卷下《法器门》木鱼条的说明,玄奘大师的《指归曲》中记载:玄奘大师自天竺归来,途经蜀道时,巧遇一长者。此长者丧妻,有儿刚刚三岁,其后母恶之,趁长者出猎时,从楼上将孩儿掷入水中。长者哀其子故,为其设斋供僧。此时适遇玄奘大师到来,长者欢喜迎请上座,然而玄奘大师却不食。并告诉长者:“我长途跋涉,非常疲劳,希望能得鱼肉吃之。”在场者闻言皆大惊,长者欲出买鱼,玄奘又嘱咐他:“一定要大鱼才好。”长者于是买回一条大鱼,才割开鱼腹,就见到自己的孩儿在鱼腹中啼哭,所没之儿啼在鱼腹中,长者大为欢欣。玄奘大师说:“这是此儿夙世持不杀戒的果报,所以现今虽被鱼吞,却得不死。”长者问:“如何报鱼恩?”玄奘大师告曰:“以木雕成鱼形,悬之于佛寺,于斋时击之,可以报鱼德。”即今之木鱼是也。
        2、此外《增修教苑清规》卷下《法器门》木鱼条又有另一传说:《毗婆沙》云:有僧人违师毁法,死后堕落鱼身,背上有一树,风涛摇摆,出血苦痛。本师渡海,鱼遂作孽云:“汝不教我,致堕鱼报,今欲报怨”。师曰:“你叫什么名字?”鱼曰:“某甲”。师令其忏悔,复为设水陆法会超度。夜里做梦,鱼曰:“我已脱鱼身,可将我背上之树布施给寺庙,以亲近三宝。”师梦醒,果见一鱼树,遂刻鱼形,悬挂警众。
  参考资料:《禅林象器笺・呗器门》、《敕修百丈清规》、《增修教苑清规・法器门》。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c1f2e08039839e751fc17cd1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