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的格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八股文是时代的产物。起源于宋代,雏形在元代,形成于明代。从此后,曲曲折折,时衰时兴不固定,一直没被全面否定,甚至清代还有人把八股文与唐诗宋词并为一起,称之为“唐诗宋词明八股”,可见八股文影响之大、之深。
一直到了当代,八股文仍然存在。英语作文,采用的是固定模板写作。考试中,必须采用上面所推荐的作文格式和模板,否则,阅卷的老师,就会对这篇作文打低分。还有学生们的毕业论文,那作文格式都是千篇一律固定的。

八股文对规范考试制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的考试,不是考作文,就是写文章。应试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很多,凡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在写文章方面都是很优秀的。假如,没什么规定,叫考生任意发挥,随意写,肯定会出现大量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那些阅批卷子的老师相互间很难定夺,都是凭自己的直观去取舍,这样的考试,不但难以取舍谁考得好,而且名次更难排定。如果这是问题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单凭自己的记忆力就可以了。
八股文产生于科举考试。当时选择出考题,局限在“经义”之中,即“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礼记》、《周易》、《尚书》、《春秋》。

八股文萌生于宋代。在宋代科举考试时,规定以“经义”出题范围,同时,对文体,文章写作的格式进行了限定,例如对仗排偶的句式等等,考生主动运用排比法,写成了类似八股文的文章。元代科举考试,仍然沿袭了宋代“经义”出题范围,只是在考试文章的格式方面,有所改进,并没限定在对仗与排偶上。到了明代,八股文开始形成。规定了八股文的具体写作格式,这个八股写作具体格式是: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明代八股文正式形成,公开称这种文体为“八股文。明代对八股文的考试制度和文体,有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仍然由“经义”为出题范围,但变为开考的八股文,一律按八股的方式考试写作文。写作文格式要求严格,限定字数,规定了不允许违背“经义”注解,更不能自由发挥。八股文的形成,使科举考试有了明显的新变化。

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八股文了。实际上,它就是为规范科举考生所制定的考试文章的写作格式,同时,对于“经义”的注解,自由发挥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新规定。这里面既有规范性、局限性,又有新内容、新发挥,对考生还是有利的。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90de6666d6d798edd5e9dd5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