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里,是怎样的生活


“精神病人的病史是一本血泪史”,粟宗华老院长道出了精神病人的痛苦和挣扎。新中国成立之初精神病并无有效治疗手段,多数为收容并被“关、押、捆、绑”,还有许多病人因为经济、对精神病认识不足等原因被关锁在家,无人看管,没有治疗,病人自生自灭。如今,“关、押、捆、绑”的历史早已远去,但为了防止患者消极、冲动、逃跑,精神病院的大多数病房是与外界隔离的。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病房,护士指着对面的一栋小红楼说,那是以前的病房,窗户都是一根根栅栏围起的铁窗,患者就好像被关在病房里的“囚徒”。这样的一种氛围,实际上并不适合患者康复。新的病房,窗户就和其他办公楼一样,没有栅栏,但为了安全起见,每扇窗都只能打开一点点。精神科病房的医护人员,面对的情况总是很复杂,患者可能随时会有暴力倾向。有时候患者家属会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患者绑起来,甚至会和医护人员产生冲突。但事实上,用束缚带约束病人,也是对病人的一种保护。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狂时,不但会伤害到他人,有时候也会自残。当患者症状减退后,自然会让病人自由行动。现在病房里,患者都可以自由活动,这项护理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国精神病院带头实行的。1984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部分病人去杭州旅游,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从1985年开始,根据实际病情允许,病人可以戴手表、听自备的收音机、穿自己的衣服、带毛线来病房里编织等,而这些在精神科病房里曾经是绝不允许的。当然,对于精神科的护士们而言,也有一些工作中必须要注意的细节,特别重要的是要眼观六路,不要产生视觉盲点。比如和患者说话时,最好背部靠墙。以防其他患者从背后经过时突然发病。走路时,尽量走在患者身后等等。我们进入心境障碍病房时,正值中午发药时间。患者在中间的大厅里排队拿药,秩序井然。吃完药的患者,就坐在那看电视。粟幼嵩告诉记者,病房里的生活特别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吃饭、吃药,八点医生就要查房。上午十一点之后发药准备吃午饭,十二点一过,患者们就各自回病房休息。下午三点至四点半是会客时间,患者的亲友也可以按时来探视,但需要经过医护人员的检查,以免带入细长、尖锐物体等违禁物品。为防止病人逃跑,那扇通往外界的玻璃门始终上锁,医生和护士在病房里穿行必须随时注意锁门。傍晚五点过后准备晚饭,晚上八点几乎就都睡觉了。这里的生活,也并非只是简单重复吃药、睡觉。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患者也有很多康复活动,可以做运动、听音乐、学画画等。还会接受一些脑病能方面的治疗,每周两次的集体心理治疗也是一大特色。不得不说,开放管理让患者多了自由,但也让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增加了不少。粟幼嵩介绍,病房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都是刚入院、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护士需要24小时监控。如果几天后症状缓解了,就可以到二级病房和其他患者住在一起,偶发冲突都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护理工作中,也会遇到患者偷偷把药藏起来,或者假装吃下去之后又去吐掉的情况。对此,医生护士们也有应对方法。“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把这个患者的药磨成粉,然后看着他喝下去。如果遇到一些很极端的患者,那就只能用束缚带约束住,强制吃药了。”粟幼嵩坦言,心境障碍患者中不配合吃药的患者并不多,“患者只要有自知力,就会配合吃药,因为他们也知道吃药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只有丧失自知力的患者才会认为自己没病,拒绝吃药。不吃药,病情就会有反复,出现言行异常,我们就能及时发现。”

有开放式和封闭式病房两种。1. 每晚发药,用透明的小杯子盛着。只有药片,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作用。医生说:我要看着你吃掉才会走的。第一次很乖,送来就温驯地吃掉。吃完趴在床上看柯南的剧场版。看到一半开始头晕,意识不清。于是决定提前洗漱上床。在洗澡间几度想晕倒,好容易才勉强支撑住,挪回病房。第二天长了个心眼。看药片上有英文刻印,偷偷记下。记得其中一个是stilnox。那时候智能手机还不太流行,遂发短信叫同学帮忙查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对方回复:思诺思,安眠药的一种。从此和医生打商量,药片改为睡前吃。半夜楼上有人唱国歌。抑扬顿挫,感情充沛,非常准时。夜夜从未间断。有一天起突然再也不唱了。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4a05ec3cd9f5d5f0463eac1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