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谐音歇后语


谐音的歇后语,它是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还有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 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 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0f8ba2de40634bd91efe41b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