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狲这个词的起源猢狲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里,怎么来的


猢狲:联绵词,专指猕猴。与蜻蜓、葡萄等联绵词一样,不可分开解释。最早见于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僧曰:‘恁么即学人归堂去也。’师曰:‘猢狲入布袋。’”另,据传说,奸相秦桧死后,一帮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其中一个叫宋曹咏的大官也被贬到了新州,他的小舅子厉德新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的赋寄给姐夫。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宋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揭露了宋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嘉可贺,宋曹咏收到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句话来。很快,这句话便在临安传开了,直到现在,人们还用"树倒猢狲散"来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倒台,依附他的人便纷纷散伙。

西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a97ca59a35d57b8f3d119a39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