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对我们的启示,要一小段的


  发奋自学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他的人生道路上面临一次选择。最  理想的当然是到省城念高中,可是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允许。听一个  亲戚说:“上海有一所中华职业学校,初中毕业即可报考,家境困  难的还可免学费。”华老祥考虑再三,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  经过考试,华罗庚进了这所学校的商科。  华罗庚在上海期间,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他曾获得上海  市珠算比赛第一名,也可以说华罗庚是中国第一届数学竞赛的冠军。  华罗庚虽然在家里帮着料理小店时也会打算盘,但是来参加比赛的  都是整天跟算盘打交道的银行职员和钱庄伙计中的佼佼者。华罗庚  能在高手如林的珠算比赛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更熟练的手法而是  智慧。他在对传统的珠算方法仔细分析后发现,最花时间的乘除法  还有改进的余地。最后,凭着智慧,再加上他擅长的心算,胜过了  精通熟练的珠算高手。  可惜,珠算比赛的胜利没有给华罗庚带来喜悦。家里来信说,  因为要帮助侄儿侄女,尽管只差最后一个学期了,华罗庚的50元生  活费无法如数寄来了,除非他自己能够找个工作来弥补。无奈当时  在上海要找个工作很不容易,即使是珠算冠军也无济于事。于是,  华罗庚在上海学习一年后,终因筹不足钱,无法继续学业,只得抱  憾回家。  困难和挫折并没有把华罗庚压倒。这时,他对数学已产生浓厚  兴趣,也知道用功读书了。他要照王维克教导的那样,一锹一锹地  往下挖,一直到挖出清泉汩汩流出!只可惜他手头上只有屈指可数  的三本书,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还有一本50页的《微  积分》,其中不少还是从王维克那里借来摘抄的。为了弥补不足,  他把零花钱积攒起来,每月去购买《学艺》和《科学》两本杂志。  白天,华罗庚要在店里帮父亲打算盘、记账,有的时候还要站柜台。  一有空,他就埋头看书做习题,思考问题。桥西有家豆腐店,天没  有亮主人就起来磨豆腐。他发现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豆  腐店旁边是“晋康布店”,布店的伙计都是起早贪黑地干活。但是有  一件事他们印象深刻,那就是对面“乾生泰”的华罗庚总是比他们起  得更早,睡得更晚。只见他每天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不是在看书  就是在写些什么,好像是一个从来不睡觉的“木头人”。天热的时  候,蚊子嗡嗡地叫,屋子里闷热难忍。即使这样,华罗庚仍难得和  大家一起到外面乘凉。冬天他把砚台放在脚炉上,免得墨水结冰,  看书做题也不会手脚冻僵。为了省钱买纸,店里包棉花的纸都写满  了他做题的字迹。乡里有谁见过没日没夜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书  用功的人呢?怪不得有人背地里说,华老祥的儿子是个“呆子”。有  时候因为沉迷于问题的思考而怠慢了顾客,母亲总是苦口婆心地劝  他:我们不是书香门第的斯文人,你还是认命吧;省些灯油,顾顾  吃饭的事吧。华老祥就没有这样的好脾气。他骂华罗庚念书念“呆”  了。气愤的时候,甚至把一大堆草稿拿来撕掉,扔到街上。这时候,  华罗庚总是拼命护住草稿纸,不让他父亲抢走。  据说有两件事使华老祥不再干预儿子的学习了。一次是发生在  收蚕丝的大忙季节,“乾生泰”白天收购,晚上结账。有一天晚上,  管账的算来算去少了1000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真的少了  1000元,把整个“乾生泰”搭进去也不够啊。华老祥急得一时没了  主意。华罗庚知道后不慌不忙地说:“我来帮你们算算吧!”华老祥  当然不相信儿子真有这么大的本事。不过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把账本  交给了华罗庚。不一会儿,结果出来了:账是对的,是管账的算错  了。从此华老祥对儿子刮目相看了。另一件事是有一次,华老祥在  茶馆喝茶,忽然有一颗牙掉了。“牙齿”与“儿子”谐音,迷信的  华老祥担心,会不会儿子要保不住啦?这件事也促使华老祥要华罗  庚早日完婚,以便为华家传宗接代。  1927年,华罗庚结婚了。妻子吴筱元清秀端庄,知情达理,是  贤妻良母型的女子。结婚后华罗庚长年在外奔波操劳,而且至少有  20年家庭经济窘困。吴筱元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地把一生奉献给了  丈夫和子女,备受人们的尊敬。在他们的教育下,他们的六个子女,  个个知书达理,很有教养。

http://wenku.baidu.com/view/e233763231126edb6f1a103e.html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a24761d8a690fbf9c6453d8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