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有哪些风俗?


1、观音会
中江观音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日,信徒以妇女居多。届时,人们从庙中抬出观音大士的塑像,打着各种彩旗幢幡,手捧香炉祭品。由锣鼓音乐引路,组成宗教仪仗队伍,参加游行。
2、佛祖会
佛祖会定于农历四月初八,据说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佛祖会要组织盛大的游行,由僧尼及信徒,将佛祖的座像抬出,由人抬各种传说的佛像、韦驮、护法、鬼神等,沿街信徒遥拜叩头,烧香献果。
3、仓山大乐
仓山大乐,源于周代,被称为音乐活化石。既有北方锣鼓雄浑、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有四川闹年锣鼓隽秀的风格。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4、仓山太婆龙灯
逢节日,一群太婆舞龙上街,这样的地方风俗恐怕不多,而“太婆龙”如今已成仓山一绝。仓山人亲切地称这些舞龙灯的太婆为“我们的龙婆婆”。
“龙婆婆”共有24名姐妹,平均年龄67岁,年龄最大的黄碧清82岁。帝主庙里的大坝子就是“太婆龙”的训练基地。“龙灯扭,龙灯转,咙转咙转龙就转。”一边打着钹,一边念着顺口溜,“太婆龙”就舞起来。
5、端公舞
跳端公舞,也有三天三夜、七天七夜的。请跳端公舞的人大都是经济条件富庶的家庭。端公舞是一种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间舞蹈,它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古楚民族的风情习俗。
端公舞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借以奉祀天地鬼神,为人祈福消灾,是巫舞中的一种,是有着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古朴原始气息的祭祀歌舞。

扩展资料
风俗特产
中江拥有享有“音乐活化石”之誉的仓山大乐,太婆龙灯特色民间艺术文化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手工挂面,以及八宝油糕、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中江柚、中江双龙粉条等均为中江的特产。
中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
1、音乐:仓山大乐。
2、舞蹈:仓山太婆龙、积金火龙、船工彩莲船、端公舞、回龙小金龙、兴隆金毛狮、广福桃花龙。
3、戏剧:仓山木偶戏。
4、文学:古铜山“三苏”传说。
5、传统手工技艺:中江挂面制作技艺、中江花石生产技艺、张氏中草药烧酒曲制作技艺、中江竹编。
6、中江挂面:开创于南宋绍兴年间,盛行于元代,现驰名国内,远销国外。2007年,中江挂面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7、仓山大乐:当地又称仓山宫廷大乐,是流传于仓山镇的一种民间打击乐类的锣鼓乐。相传始于周文王庆祝战斗胜利的音乐表演,历经几千年发展,传承至今,现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江县
参考资料来源:中江县人民政府――中江简介

1、观音会中江观音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日,信徒以妇女居多。届时,人们从庙中抬出观音大士的塑像,打着各种彩旗幢幡,手捧香炉祭品。由锣鼓音乐引路,组成宗教仪仗队伍,参加游行。2、佛祖会佛祖会定于农历四月初八,据说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佛祖会要组织盛大的游行,由僧尼及信徒,将佛祖的座像抬出,由人抬各种传说的佛像、韦驮、护法、鬼神等,沿街信徒遥拜叩头,烧香献果。3、仓山大乐仓山大乐,源于周代,被称为音乐活化石。既有北方锣鼓雄浑、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有四川闹年锣鼓隽秀的风格。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仓山太婆龙灯逢节日,一群太婆舞龙上街,这样的地方风俗恐怕不多,而“太婆龙”如今已成仓山一绝。仓山人亲切地称这些舞龙灯的太婆为“我们的龙婆婆”。“龙婆婆”共有24名姐妹,平均年龄67岁,年龄最大的黄碧清82岁。帝主庙里的大坝子就是“太婆龙”的训练基地。“龙灯扭,龙灯转,咙转咙转龙就转。”一边打着钹,一边念着顺口溜,“太婆龙”就舞起来。5、端公舞跳端公舞,也有三天三夜、七天七夜的。请跳端公舞的人大都是经济条件富庶的家庭。端公舞是一种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间舞蹈,它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古楚民族的风情习俗。端公舞在民间祭祀活动中,借以奉祀天地鬼神,为人祈福消灾,是巫舞中的一种,是有着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古朴原始气息的祭祀歌舞。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a0b57c63b0ea2a3ab9171a1a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