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和斗笠是什么意思


蓑衣,是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的一种用以遮雨的雨具,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后来人们发现棕后也有用棕制作的。
斗笠是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是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的一首诗歌作品。斗笠是斗篷里的主要类型。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



扩展资料:

斗笠的历史
中方斗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发展经历了汉代的雏形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鼎盛期,民国的兴盛期至建国以来的繁荣、衰败期。
相传乾隆年间,时任太常寺博士的中方荆坪村人潘仕权执掌宫庭礼仪,他回乡省亲返京,将中方斗笠献给乾隆皇帝,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极高赞赏。从此中方斗笠成为清朝贡品,名声鹊起。解放后,中方斗笠历久弥新,十分走俏,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方年生产斗笠800余万顶。
1979年,中方斗笠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1985年马尾斗笠在北京农展馆展出,产品风靡香港,远销日本、荷兰、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斗笠成为怀化首个打入国际市场的创汇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蓑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斗笠


蓑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uō yī,是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编织成的一种用以遮雨的雨具,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后来人们发现棕后也有用棕制作的。
斗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ǒu lì,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是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的一首诗歌作品。

扩展资料:
中方斗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发展经历了汉代的雏形期,明代的成熟期,清代的鼎盛期,民国的兴盛期至建国以来的繁荣、衰败期。相传乾隆年间,时任太常寺博士的中方荆坪村人潘仕权执掌宫庭礼仪,他回乡省亲返京,将中方斗笠献给乾隆皇帝,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极高赞赏。从此中方斗笠成为清朝贡品,名声鹊起。
解放后,中方斗笠历久弥新,十分走俏,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方年生产斗笠800余万顶。1979年,中方斗笠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1985年马尾斗笠在北京农展馆展出,产品风靡香港,远销日本、荷兰、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斗笠成为怀化首个打入国际市场的创汇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蓑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斗笠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911dc4b7259aa3f5a3d05dc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