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面对潘金莲敬酒时,该怎么正确处理呢?


所谓情商高,最直接的体现,便是说话和办事的能力。情商高的人,总能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其实这跟人的性格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也就是说,你脾气不好不等于情商不高!
比如刘备,虽在《三国演义》中,天天哭鼻子,可实则在历史记载中,却处处体现出其暴脾气。其实这点很好理解,刘备若就知道哭鼻子,他如何能驾驭得住关羽和张飞?
相反曹操才是那位爱哭鼻子的人。可问题是谁敢说这两人的情商低?都妥妥的高情商。如,最经典的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一个真敢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另一个真敢演:筷子落地,非说是老天爷的原因!



一攻一防,既是性格上的交锋,更是情商的较量。比如刘备为啥不接话?因为他没法接,无论否认还是承认,曹操都必会追打下来,到时候刘备就言多必失了!
曹操为何如此直白?一则是警告刘备,你是啥人我曹操很清楚,二则就是通过赞美刘备,想拉拢一下关系,毕竟北方袁绍虎视眈眈,曹老大是心惊肉跳,他必须争取一切力量,共同抗拒袁绍。



明白了性格和情商高低关系不大后,咱来看看《水浒传》中,非常有争议性的一次问答。咱先还原当时的情景,原文如下:

(潘金莲)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




这次交锋,直接导致了武松和潘金莲的尖锐矛盾,最终搬出武大郎家。而潘金莲也开始各种污蔑栽赃武松,挑拨武大郎跟武松的关系,直至遇到西门庆……
人们恐怕都明白这样一个规律,有些事一旦做了第一次,那就意味着绝难回头。如潘金莲被武松怒斥后,就等于彻底摧毁了她心底的那道防线,从此自我定位上就产生了错位――最终活成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模样,这其实也是破窗效应的一种。
那么就在潘金莲说出“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时,武松如何答,情商最高?也就是说,武松如何处理,才能避免潘金莲产生这种“破窗效应”,不让悲剧发生?



其一:刘备式的冷处理
显然此刻武松学刘备,是最容易的选项。即,转移话题不回答进行冷处理。但说实话,这个处理失败几率非常大。毕竟此刻武松面对的是潘金莲,而不是刘备面对曹操。
所谓异性相吸,这点不解释,都懂得。故而就算武松选择了“刘备式”的冷处理,那么此刻的潘金莲早已没了方寸,必会步步逼近,武松估计还是逃不掉表态!
所以,刘备式的冷处理,只适合于双方都是明白人,情商都较高。异性之间采取这种办法,通常不是好办法。原因还是那四个字“异性相吸”,你可以情商高,很冷静,但对方敢走到这一步,那就证明早已变“痴”或变“疯”,依然很难处理。



就算有的人说,武松装傻啊?比如武松哈哈大笑,拿过两个海碗,倒满了酒,端起一碗递给潘金莲说:“嫂嫂这么看得起武松,啥也别说了,都在酒里!”意思就是说,把潘金莲灌醉就走。
可问题是,这纯属笑话或玩笑,谁敢这么处理你试试?别说一碗酒了,就是一碗毒药,潘金莲也真敢喝,因为对她来言,这是武松认可的信号!故而才说异性间,想用冷处理方式解决,基本上都很难!



其二:燕青式的智处理
其实,在《水浒传》中,如武松面对潘金莲这等事,还有过发生。那就是燕青面对李师师之时,咱也还原下当时的场景。

李师师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见了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酒席之间,用些话来嘲惹他;数杯酒后,一言半语,便来撩拨。
燕青是个百伶百俐的人,如何不省得?他却是好汉胸襟,怕误了哥哥大事,那里敢来承惹?

显然,燕青最初也是冷处理,可惜却换来了李师师的步步紧逼,非要燕青脱衣服,看看他的纹身,燕青只得照办,于是下面这段场景便发生了。
李师师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



这场景跟武松面对潘金莲时,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是比武松那时还惊险。但燕青如何处理的?燕青是急中生智,最终用结拜姐弟化解了!
所以,武松真正高情商的办法就是,借鉴燕青的这种智处理。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不能翻脸呵斥,更不能动手打人,而是一面冷处理,一面把话题,向这方面(长嫂如母)引领!



其三:总论分析
当然这一切仅仅都是一种讨论,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这些已有的案例,总结一些有效且高情商的办法出来。毕竟一个高情商的人,总是能通过语言,来避免或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把事态引导向理性和可控的局面。

武松面对潘金莲敬酒时,应该这样处理叔嫂的关系,老话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可以了,保持自身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8634d6927adcfc4859269ea7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