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六年级下册班级戴眼镜人数写一个日记


我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了。那么,孩子是怎样支配这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零花钱的呢? 通过对全班同学一段时间的调查,我的感触颇深。我们班共有41位同学,大部分都有零花钱。其中一小部分男生堪称“馋嘴一族”。下课铃一响,“馋嘴先生”们便纷纷来到小吃店,吃的、喝的、啃的,都是他们要寻找的目标。那些老板们一看见这些“消费大户”,脸上就堆满了殷勤的笑容,一张张钞票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他们的腰包里 我班男生有20多人,据统计,每人每个星期大约花掉10元的零用钱(当然还有更多的),而花在零食上的平均有8元钱。当然,大部分男生喜欢把钱攒起来,买一些漫画书,游戏机。。。。。。不过,也有几个男生的大方是值得称赞的:有些同学把一些废饮料瓶子或自己卖废品的钱交给管班费的同学,是我们班有了30多元的班费,买了钟表和墩布,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称赞。 男生们花钱自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女生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女生们每星期最多花5元钱,这其中买文具就用了3~4元钱。为什么女生比男生花在买学习用品上的钱要多呢?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才知道,女生除了买些纸笔外,还喜欢买一些插画精美的卡通笔记本,那可是她们的最爱哦! 社会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就像家庭少不了各种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样,很多孩子的身上自然也少不了零花钱。但愿同学们能将这些零用钱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学会科学用钱,从小培养自己“当家理财”的能力 乞丐,就是以乞讨为生的人的统称,又被称为叫花子。乞丐作为一个职业,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开始,有至少3000年的历史。这个古老的职业在滚滚的历史演化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强的“创新”与延续。每朝每代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康乾盛世的“盛世繁荣”,无论是绿林军起义还是清兵入境的“乱世残败”,乞丐作为一个职业总是存在,而且还不是一个很小的团体,少则上万,多则神州大地皆乞丐者也。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乞丐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向来是有增无减,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就曾出现了满地饥民以乞讨为生的现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乞丐仍然没有消失,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在1976年以前以乞讨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今天,我们在城市的街道上还是可以看到乞丐的身影。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首先,到底是什么人在成为乞丐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当然是走投无路的人呗。实而不然。乞丐这个职业的人员组成极为复杂――当然,它是以贫困的老人为主体的――这在调查中已有体现――它的组成几乎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年龄段。 在这之中,有两点非常引人注意,16岁以下的人出现的比例似乎也不是很低,甚至16-60岁的“传统劳动力”也存在这一现象。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会沦为乞丐呢?另外,这些未成年人乞丐出现的时间地点天气等等都有一个惊人相似的规则。在冬季,他们一般会选择在一个阳光普照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树荫底下出现。他们往往是以“大的抱着小的”这种形式出现,跪在地上,看上去煞是可怜。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是不是有人硬逼着他们去乞讨呢?不得不说,这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失误或者是失职――无论他们是真的不得不成为乞丐,还是有人在后台操作,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这些未成年人正常生活的权利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那什么这些青壮年也走上了行乞的道路呢?我想这无非是懒惰和缺少战胜贫穷和困难的决心。这也暴露出我们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问题:我们并没有像日本那样把坚强教育、灾难教育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国民教育的一个漏洞。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小孩是这个并不共同富裕的世界的弱者。对此,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走到他们面前然后扔几枚硬币给他们。这样做只能解一时之需,治标不治本。而且在无效的同时还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十足的自卑感,并且会给他们一个“可以不劳而获”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生活百害而无一利。这就引出了下一个研究点:我们该如何看待、对待这些乞丐呢?首先,我们要看一下一项调查。 很明显,人们对待这些乞丐的态度十分复杂。三个选项的比例十分接近。而且认为“不清楚,很矛盾”的人数要略多于其他。这就显示出现在的人们对于乞丐们的态度之复杂了。其实,ABC三个选项拥有三种的评价:我没有管他们的义务。他们所在的乡镇应当把他们领回去,有劳动能力的看起来,不要再跑出来乞讨,没有劳动能力的养起来,丐帮头目抓起来(有一点偏激);人的同情心总会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出来的;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以一种强买强卖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可怜博取他人的钱财,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没有人有资格对此作出鄙夷(也有偏激的嫌疑)。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上来说人们还是挺有爱心的。至少人们并不把“施舍”当做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行为。从这一点来说这个社会并非所谓“冷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两种态度较为普遍。一是我们应该把一些零钱施舍给合适的人“有时会给,比如平安夜,因为那时候我会想起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多数情况下不给,尤其不给四肢健全的成年人”。二是认为我们不应给他们以施舍,而对此负责的应该是政府“这是个社会问题,不是你我能解决的,当地政府有责任”。对于这一点,我们小组认为最应该负责的应该是他们自己,解铃仍需系铃人嘛;其次,政府在这一方面应该有进一步的干涉。现在民政部门的干预基本是从现金救济为主(让乞丐创业似乎不太可能吧),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在坚持现在“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和“政府主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面上扩展”的社会救济机制的情况下,加强监管,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与社会救济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加以解决并对乞丐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力量,提起人们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在此,我们真诚地呼吁:关注这个弱势群体,用我们的力量使这个世界少一分贫穷,少一丝悲哀!让我们共同努力! 关于少先队员近视率与用眼习惯的调查 最近,学校里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校园里,进进出出的同学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镜。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脸上一副十分稚气的样子,可鼻梁上却已经挂起了沉甸甸的眼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戴眼镜的同学可真不少!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就在这下了一番功夫。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针对近视做了关于少先队员近视率与用眼习惯的调查。在查找资料时,我看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是世界第2位,发病率为50%。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22.78%,初中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高达80%以上。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占整个学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数超过6000万。居世界首位。看了这一则网讯,我心中不禁一颤,产生了疑云:“为什么小学生也有那么多人近视呢?为什么大学生近视人数那么多呢?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人数逐渐上升,近视和年龄有关吗?”一切疑问,都在我心中产生。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资料,猜测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用眼习惯不良与学习任务加重。在蒋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拿到了学校2007年9月份的学生视力表,经过统计,我得到如下近视(视力不到5.0)数据:一年级92人中有12人近视;二年级82人中有8人近视;三年级92人中有7人近视;四年级94人中有5人近视;五年级130人中有15人近视;六年级133人有42人近视。我发现近视人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逐渐减少,但五、六年级却又增加了,特别是六年级近视人数大约占了六年级总人数的30%。“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针对近视做了进一步的调查。不体会生活,就不知道生活的甜。同样,不问同学,怎么能知道近视的原因呢?我们采取了询问法。我来到六年级班中询问了同学。其中A同学说,他在家里经常上网玩游戏,时常玩到半夜才睡觉,放假时还玩个通宵;B同学说,她看书写字喜欢趴在桌子上,有时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离电视机很近;C同学说,他做眼保健操时经常与同学说笑吵闹,眼睛痛时还经常用脏手擦;D同学是又矮又胖的,他说他喜欢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欢吃西红柿、桔子等含维生素的食物。许许多多的同学都说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习惯。通过询问,我知道了同学有许多不良用眼习惯,发现同学们近视的主要原因是 1、阅读时间太长,注意力集中,视力工作时间长。 2、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 3、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 4、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 5、卧床、躺在车厢里看书。 6、在太强、太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 7、近距离、长时间看电视、上网。 8、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9、营养结构不合理。 10、学习负担重,心里压力大。 11、经常用脏手擦、揉眼睛。 12、发现远视力不好,不及时检查、治疗。在网上,我还了解到:近视很少有病发症的可能;近视原因还有先天性近视,遗传性近视,但可能性只达1%……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探索万物的工具,更是我们身体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寻找光明的眼睛,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做眼睛的好主人。记住,千万不要做到以上12点,还要注意日常饮食习惯哦!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科学的方法保护眼睛,爱护我们心灵的窗户!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7f5af585e07095e8087bf49e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