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被当成水瓢使用了10多年,它又是如何成为无价之宝?


经过仔细研究,专家凭借“水瓢”上的22个铭文,确定这是汉代文物,是无价之宝。
文物专家之所以会发现这件无价之宝,亦是偶然。当时文物专家在河北某个农村考察,听说当地农户家里有个样式古老的“水瓢”,便登门拜访。由于年代久远且被当作“水瓢”使用很长时间,文物很难辨认,一时间专家也无法确定这是不是文物。不过直觉告诉他,先买下这个“水瓢”肯定是没错的,所以他就花八块钱把这个“水瓢”带回了家。
回家之后的文物专家是茶不思饭不想,整天就在钻研“水瓢”。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对比,文物专家确定在“水瓢”上有22个字迹模糊的铭文。翻译之后的意思大概是:公元前46年,一个叫做骏的工匠做了这只“水瓢”,然后将这只“水瓢”由琅邪郡送往上林苑。它的容积为一升,重一斤二两。这22个铭文一经发现,直接证明这是一件汉代文物。
至于一个“水瓢”的容积是否能达到一升,这其实是古代和现代进制不同的关系。古代的一升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就像半斤八两是相等的一样,古代的半斤一是十六两。
要说拿它当“水瓢”用的农民是否知道这是一件文物?他们肯定是不知道的。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连文物专家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判断的东西,他们就更不可能认出来了。如果他们知道这是汉代的文物,早就当成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了,绝不会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水瓢”使用。
如果没有文物专家下乡,那这只“水瓢”或许还在农民的手里,发挥它的“本职工作”,永远不可能走进博物馆接受世人的欣赏。可以说,这件文物的发现充满运气。

因为文物的价值不仅仅在它的样式和使用方式,更多还在它所代表的文化,所以即便被当作水瓢用了十多年,但是随着这件文物所代表的古代文化的价值被发现,该文物也变成了无价之宝。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6c40a7080d1a4a4f8e6c6738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