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师和木偶是什么时候出现??


木偶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奴隶殉葬的习俗,从安阳殷墟中就发掘出3,000件带枷的奴隶陶俑。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76-前221年)开始出现供人娱乐的乐俑。而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乐俑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则出现了技艺精湛、模仿人歌舞杂技的木偶表演「水转百戏」。 随著人戏的发展成熟,木偶表演也开始吸收人戏的因素逐渐形成木偶戏。这种木偶戏最迟起源於北齐时代(公元550-577年),到宋朝戏曲艺术成型时, 木偶戏也进入空前兴盛时期,当时木偶表演形式有多种多样,基本为后世所承袭,如悬丝傀儡(提线木偶)、杖头傀儡、水傀儡、药发傀儡、铁枝木偶、布袋木偶和 肉傀儡。明清时期,木偶戏渗透到各地与当地戏曲相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地方木偶戏特色,如流传至今的陕西合阳线戏、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戏。电影出现后,木偶结 合时代特徵也进入电影领域,增加了木偶戏的影响力。 以木头雕刻而成的人形雕像泛称为木偶,它是人类艺术肇始的标志,与宗教观念的萌芽几乎同步。在欧洲,人偶以旧石器时代(约170万-1万年前)中晚期带有明显生殖器崇拜特徵、丰乳实腹的女性人体为代表;在中国,此类人偶则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约10,000-3,500年前)的中晚期,以后期的石雕、陶塑和红山文化的 泥塑为代表。考古学者普遍认为木石并用是原始时代的特点,在过往的考古发现中虽未发现过木质偶像,这只是由於木质难於保存的原故,不能否定木偶在原始时代 已经存在。因此推断在宗教崇拜的原始时代,这些只有几厘米高的偶像(木偶的前身),当时很可能在原始先民手中供奉和舞弄,与他们的娱神之舞结合进行,甚至 是舞蹈中的必备法器。 商代发现的带枷殉葬俑,过去认为是木偶的先声,但从艺术发生学来看,新石器时代的石雕和陶塑多数带杖或带座,因此推断古代的偶像很可能是木偶戏真正的源头。战国至汉代期间开始出现了乐舞俑,以俑人活动表演,配以表现者的说唱,并能表现一定人物故事情节,就成了木偶戏,这是人类戏剧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形式。中国古偶戏不单只很 早出现,而且形式多样,传承不断,成为中华文化中驭物为灵的艺术门类的一种。

木偶 注音:(mù ǒu)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它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1978年山东莱西县汉墓的发掘发现;使我们看到汉代制作的可坐、可立、可跪、可灵活操纵的木偶实物,这也证实了《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神奇木偶”和《乐府杂录》记载的“陈平用木偶美人解冒顿围困刘邦”故事的可能性。据唐杜佑《通典》记载:“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这说明到了汉末,已有了丧葬、嘉会并用,且具表演功能的木偶。到了隋代,木偶的制作高度发达,已从演百戏(古代杂技的总称)、歌舞发展到表演故事片断,形成了木偶戏的雏形(详见《大业拾遗记》)。唐代,木偶艺术日渐成熟、高超。据《明皇杂录》载:唐玄宗被李辅国迫迁西内时,曾作过一首咏吟傀儡的诗:“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一说此诗为梁锃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木偶戏的逼真及观赏者的感受。封演撰《封氏见闻记》载:唐“大历中,太原节度使辛云京葬日,诸道节度使人修祭。范阳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又设项羽与汉高祖会鸿门之像,良久乃毕”。由此可见,唐代木偶不但成为表演完整故事,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尽管它还不时的为丧葬服务),而且已发展到“闾市盛行焉”(见杜佑《通典》)。宋元时期是木偶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京开封瓦舍(宋代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作者注)很多,其中最大的有“大小勾栏(百戏杂剧演出场所。作者注)50余座”,“可容数千人”。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五种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57567e60b10ca0ef201cd753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