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捣碓的金刚捣碓的名称来历


金刚,是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法器,中文又将它译为金刚杵、降魔杵。金刚杵作为宗教器具,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在西藏密宗的护法神,经常手持金刚杵,象征能够摧伏外道、击败邪魔的力量。这些护法神被称为执金刚神,金刚力士或密迹金刚,简称为金刚。“金刚”一词被西藏密宗广泛运用。譬如:“金刚乘”,就是“密宗”,是形容无坚不摧的“密乘”;“金刚禅”,就是指“密宗禅法”。
大乘佛教,用此“金刚”来形容如来藏空性心、无心相心、非心心,不取六尘万法,无可摧毁。

“四大金刚”是印度神话的传说,后被佛教引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俗称四大金刚------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
四大天王,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四天王各居一山,护一天下(四天下即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四大天王图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地,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居须弥山琉璃地,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居须弥山白银地,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多识,以福德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水晶地。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卢洲。

捣碓,读音为dǎo duì,意思是在碓臼中舂东西。
碓,指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舂(chōng)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去掉下面石臼中的糙米的皮。简单的碓只是一个石臼,用杵捣米。

金刚捣碓,古时又称“护心拳”。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说:“金刚为神名。钢如精金百炼,坚而又坚,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捣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捣之。右手将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既取其坚刚沉重,又取两手收在一处以护其心名”。所以金刚捣碓一式古时又称护心拳。

关于“金刚捣碓”,陈式太极拳选自无极通背缠拳,无极通背缠拳采自少林拳。
无极通背缠拳,即洪洞通背拳,第七排子:六封四避,金刚捣碓,下四平,秦王拔剑。
少林武术的七十二艺中,有金刚捣碓功、少林童子功等。
少林大洪拳中有“金刚捣碓”。
其拳谱: 白云盖顶,溅步单叉,掠手、盘肘,云顶,双恨足,七星,拉开单鞭,退步怀中抱月,三冲拳,缩身,三砸拳,撅手,云顶,转面大七星,转面拉开单鞭,退步怀中抱月,上步拍手,转面三枪手,回头望月,三扒手,双抱拳,小虎抱头,提手炮,搞手盘肘,迎面撒,撅手,左右盘肘,平心炮,转面两抢,十字脚,二起脚,金刚捣碓,金鸡独立,三摇手,迎面下抢,反身海底捞月,上步三抢,退步单叉,鹞子钻林,上步踢腿,上步双拍脚,垫步撅手,云顶大虎抱头,溅步单叉,上步二起脚,坐山势。
十路少林拳中有“金刚捣碓”。十路少林拳总歌诀为:十路嵩山少林拳,宋初禅师福居传;聚集武林拳百家,精心研探几十年......".
其拳谱中的“第七路.梅花拳": 十路少林出嵩山,出势按掌是真传,金刚捣碓力聚全,左右摇按掌刺穿......;
"第十路.埋伏拳"歌诀: 锦鸡独立上穿拳,金刚捣碓力聚全, 风羞霹雳上九天,骑马挽弓谢大雁, 转身调步托天掌,落步斜行两势连, 挎捶扣捶截臂势,勾挂挎捶要连环, 敞怀豁势奔走连,二起飞脚下。




“金刚捣碓”主要是借用神话传说。金刚神名修炼之精,金刚之手持握降魔杵。此势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曲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此为象形取义。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4a006af9e34b26a0e4123c3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