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对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狐狸对我国文化和语言的影响是:狐狸这种动物天性多疑、聪慧,因此有成语“狐疑不决”形容人疑惑多,无法一时决定;“满腹狐疑”,“狐假虎威”等等。因为狐狸过于聪慧,在遇到危险时常常会先选择保护自己甚至会让其他动物有所损失,还会用装死、释放某种气味等方式躲避猎人的抓捕,因此狐狸很狡猾,“狡猾”也是其伴随意义。人们常用狐狸来比喻圆滑狡诈的人,例如“他是只老狐狸,你要小心点”,还有些俗语“狐狸给鸡拜年”、“狐狸看鸡,愈看愈稀”、“狐狸说教,意在偷鸡”喻指“不怀好意、狡猾”的人,常见的成语如“狐鼠之徒”这里狐狸指的是“品质低下的人”;“豺狐之心”指像豺狼那样凶残、像狐狸般狡猾的心肠。《山海经》里的九尾狐是最早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们幻想出来的神兽,描述为“善变化,蛊惑。性喜吃人。受《山海经》的影响,狐狸常常出现在后期的一些神话作品中,形象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狐狸精”一词,用来形容善于勾引男性的恶毒女性形象,具有反面色彩。著名神话作品《封神演义》中的狐狸精妲己,经过千年修炼修化成人形,靠美色吸食男子魂魄,祸国殃民;再比如《聊斋志异》和《搜神记》里的狐仙形象,作品中小狐仙都是机敏聪慧,美貌过人且有善有恶的。通过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狐狸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395ef8e0c3dbf48019c43d8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