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河的开河人文


梁山东南开河村,建有一座高大巍峨的石牌坊,上刻七个大字“明孝子董天知里”,周围镂刻着八仙形象。相传明崇祯年间,开河村有一远近闻名的孝子董天知,最听母亲的话。其母病危时,董天知的妻子坐在婆母床前垂泣。婆母说:“人的寿命有限,治病治不了命,你不要难过。”儿媳怔了半天,说出自己的耽心:“您老人家知道天知平时好赌博,您老百年之后,谁能管得了他?”婆母听后点了点头说:“我死之后,你把我的帽子褂子和拄棍留下,如果他去赌博,你就戴上我的帽子,穿上我的褂子,拄着我的柱棍,去赌场叫他。婆母去世百天之后,董天知果然又去赌博,并且越赌越上瘾。妻子去赌场叫他,挨了一顿毒打。妻子想起婆母生前的话,穿上婆母的衣着再去叫他,董天知果然顺顺当当地跟着妻子回家了。一年夏天,一位押运皇粮的官员从江南经运河北上,过开河镇,正值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却见河岸不远处的墓地里,有两个人趴在一座孤坟前不知做什么。此官员以为是盗墓恶人,便令随船兵卒将两人带上船来。两人一男一女,虽身披蓑衣已淋得如同落汤鸡。官员问其原因,男人答话说:“我叫董天知,俺娘活着的时候,最怕打雷,每逢打雷下雨,都是俺夫妻陪伴在她身旁。三年前俺娘去世了,她老人家埋在这荒郊野外,下雨打雷更会害怕,所以每逢下雨天,俺夫妻就来和她老人家作伴!”那官员听了非常感动,回京后奏明皇上,皇上便降旨将其册封为“孝子”,并拨银两在其村外修牌坊一座。本来皇上要建一座拦河大牌坊,横跨京杭运河,由于各级官员的克扣,最后只好建了一个小牌坊。 清嘉靖年间,运河之畔有个远近闻名的武师房玉冈,因其力大无穷人称“大花牛。“大花牛”虽身怀绝技,膂力惊人,但他一不显示,二不收徒,开着一家客栈度日。某日,一个外地拳师乘船专程来探“大花牛”绝技,桅杆上挂一幅醒目的对联“拳打运河两岸,脚踢南北二京”,横批是“天下无敌”。那拳师将船泊在码头,在运河闸背上弄拳踢脚,故弄姿态,但“大花牛”并不理睬。当地村民气不过,怂恿“大花牛”与他较量一番,“大花牛”无奈,上前比试,但见拳师左躲右闪,最后跳到闸门死角,只要赚他显示绝技。“大花”飞起一脚,只听“咔嚓”一声,将拉启闸门的石柱踢断。那拳师当即拜倒在地,高喊:“多谢师傅赐招!”。至今在开河一带关于大花牛的传说很多。据说“大花牛”用过的扁担。民国年间还被群众当屋梁。梁山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峨嵋并称中华武术四大流派,民间习武者众多,其中不乏高手。一九八六年,一大汉在梁山断金亭石桌前纳凉,闲说道:“这桌子怎的耐用?”说罢运气推掌,一掌拍在石桌上,竟拍下一只桌角来。 施耐庵明代的施耐庵之所以写出〈水浒传〉这部奇书,却实在应该感谢运河。宋江的起义故事发生在北方的梁山,经本地民间艺人通过不断地加工改造,形成各种故事、传说、曲艺唱等形式,然后又通过运河从北方传到南方。当然这样的故事到达南方后,也还会继续成长着,却真正长成〈水浒传〉却要等到明代。静候于南方的一个文学巨匠终于被感动了,他用自己的如椽大笔精雕刻出了这本《水浒传》。施老先生为何具有如此丰富的想像力,为何能创造出如此众多、而有个性鲜明的文学形象, 施耐庵客居开河,感悟地方文化,汲取开河与运河文化营养,成就了不可思议的一部巨著,成就了一个永垂青史的伟大作家。戴大宾明代诗人戴大宾诗《开河驿》 三月开河驿,垂阳绿覆堤.征人叹萧索,未有一莺啼.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331797bab1caaef4a1d1c477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