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阎王有哪些?


神话的大千世界33:民间四大阎王
佛道和道教神话中都有十殿阎王,系统十分的严密,环环相扣。虽然写进了《西游记》,但说也奇怪,在民间的影响力远不及所谓的“四大阎王”。那么这四大阎王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是隋朝名将韩擒虎。
隋朝名将韩擒虎
关于他的事迹有许多传说,相传他曾率兵活捉南陈后主陈叔宝,也曾去出使突厥,以高超的射术威震单于君臣。据民间传说,东岳大帝第一帮手五道将军奉天符之命请韩擒虎为阴间之王。于是他向朝廷请假三天,隋文帝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第三天,有一紫衣人和一红衣人请韩擒虎去阴曹地府赴任,于是他就辞别隋文帝君臣以及自己的家人,到阴间走马上任,成为阴间天子。韩擒虎死后作阎王的传说,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还被载入正史《隋书》,可见当时这个传说的影响力之大。
二是北宋真宗时期的名相寇准。
北宋名臣寇准
寇准为官清正,为人刚直,力主抗辽,在真宗想要迁都的关键时刻迫使真宗御驾亲征,挽救国家于危急之中。他曾在刑部任职,因判案公正严明而深得人心。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中,“寇准背靴”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他也成为百姓心中清官的典型代表。但他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太过刚直给他惹来了许多麻烦,后来因王钦若、王旦等人的毁谤而被宋真宗一再贬黜,最后被贬到了偏远的广东,可怜一代名相竟客死蛮荒之地。
然而,百姓对他却是十分的怀念,“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在《宋人轶事汇编》卷五记载,寇淮当为天下主阎浮提王,阎浮提王就是阴间的主宰阎罗。有人在驿舍旁挂起了他的画像,上面写作“今作阎罗王”。从这个记载也可以看出这寇准做阎罗的说法已经是深入人心。
三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臣包拯。
北宋名臣包拯
包拯,在民间又被亲昵地称为包公,他做过龙图阁直学士、京城开封知府,以刚正敢言、不畏权贵、执法严峻、屡平冤狱而著称。包拯为官数十年,不论官位高低,衣食用品一如旧时,不置房产。不仅如此,他还教育子孙廉洁正气。
包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清官,关于他的断案故事流传极广,长篇公案小说即是他断案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元明清时期的包公断案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至今也还是影视剧的热门题材。
包拯为阎罗王的说法,在宋时已经大为流传,当时有句俗话说“关节不到,在阎罗包老。”这本是是说,关节打理不周,就得去阎罗那儿报道,即是“阎罗包老”。但久而久之,民间就认为“包老”指的是包拯。而在小说中,包拯和阎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七侠五义》中,包拯审理“狸猫换太子”一案时,就巧设森罗殿,装成阎罗,审出郭槐口供的情节。又说他有所谓“游仙枕”可去阴曹地府。民间也有包公“日断人间,夜断阴间”的说法。民间还流传着包拯死后做了阴曹大臣,他铁面无私、兴除利弊、协助阎罗天子废除受礼受贿之“阴律”的故事。后来更因为他政绩卓著而被玉皇大帝提拔为阎罗王。
四是和包拯同时代的范仲淹。
北宋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和包拯同时,也曾作为龙图阁直学士,被尊为“龙图老子”。他正直敢言、不阿权贵。现代的学生都知道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宋人龚明之在《吴中纪闻》中,记载了范仲淹为阎罗王的传说。范仲淹之所以为阎罗,与他心忧天下的为官之道有关。他曾三次遭到朝廷的贬谪,仕途十分的坎坷,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并未将其意志给击垮。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在其晚年,子弟以范仲淹有隐退之意,商议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范仲淹严词拒绝。十月,范仲淹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这样的一位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而且政绩卓著的官员当然会得到民间高度的评价,民间在其死后将其奉为“阴间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阴间的官府系统不过是古人心中的人间衙门的翻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完全的公正,于是就将全部希望寄托在阴间之主阎王爷能够铁面无私、主持正义。自隋唐以后,民间流传的这四大阎王,他们在生前也都是刚正不阿的,所为“人之正直,死为冥官”。而这四大阎王的出现,也就体现了民间的这种思想,生前在人间有着诸多的不公,希望死后能得到完全的公正。也正是有这样的一些传说,小民百姓也才能在生存下去的勇气,而那些权贵们也才不敢太过为非作歹。

神话的大千世界33:民间四大阎王
佛道和道教神话中都有十殿阎王,系统十分的严密,环环相扣。虽然写进了《西游记》,但说也奇怪,在民间的影响力远不及所谓的“四大阎王”。那么这四大阎王到底是何许人也?
一是隋朝名将韩擒虎。
隋朝名将韩擒虎
关于他的事迹有许多传说,相传他曾率兵活捉南陈后主陈叔宝,也曾去出使突厥,以高超的射术威震单于君臣。据民间传说,东岳大帝第一帮手五道将军奉天符之命请韩擒虎为阴间之王。于是他向朝廷请假三天,隋文帝还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第三天,有一紫衣人和一红衣人请韩擒虎去阴曹地府赴任,于是他就辞别隋文帝君臣以及自己的家人,到阴间走马上任,成为阴间天子。韩擒虎死后作阎王的传说,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还被载入正史《隋书》,可见当时这个传说的影响力之大。
二是北宋真宗时期的名相寇准。
北宋名臣寇准
寇准为官清正,为人刚直,力主抗辽,在真宗想要迁都的关键时刻迫使真宗御驾亲征,挽救国家于危急之中。他曾在刑部任职,因判案公正严明而深得人心。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中,“寇准背靴”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他也成为百姓心中清官的典型代表。但他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太过刚直给他惹来了许多麻烦,后来因王钦若、王旦等人的毁谤而被宋真宗一再贬黜,最后被贬到了偏远的广东,可怜一代名相竟客死蛮荒之地。
然而,百姓对他却是十分的怀念,“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在《宋人轶事汇编》卷五记载,寇淮当为天下主阎浮提王,阎浮提王就是阴间的主宰阎罗。有人在驿舍旁挂起了他的画像,上面写作“今作阎罗王”。从这个记载也可以看出这寇准做阎罗的说法已经是深入人心。
三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臣包拯。
北宋名臣包拯
包拯,在民间又被亲昵地称为包公,他做过龙图阁直学士、京城开封知府,以刚正敢言、不畏权贵、执法严峻、屡平冤狱而著称。包拯为官数十年,不论官位高低,衣食用品一如旧时,不置房产。不仅如此,他还教育子孙廉洁正气。
包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清官,关于他的断案故事流传极广,长篇公案小说即是他断案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元明清时期的包公断案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至今也还是影视剧的热门题材。
包拯为阎罗王的说法,在宋时已经大为流传,当时有句俗话说“关节不到,在阎罗包老。”这本是是说,关节打理不周,就得去阎罗那儿报道,即是“阎罗包老”。但久而久之,民间就认为“包老”指的是包拯。而在小说中,包拯和阎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七侠五义》中,包拯审理“狸猫换太子”一案时,就巧设森罗殿,装成阎罗,审出郭槐口供的情节。又说他有所谓“游仙枕”可去阴曹地府。民间也有包公“日断人间,夜断阴间”的说法。民间还流传着包拯死后做了阴曹大臣,他铁面无私、兴除利弊、协助阎罗天子废除受礼受贿之“阴律”的故事。后来更因为他政绩卓著而被玉皇大帝提拔为阎罗王。
四是和包拯同时代的范仲淹。
北宋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和包拯同时,也曾作为龙图阁直学士,被尊为“龙图老子”。他正直敢言、不阿权贵。现代的学生都知道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宋人龚明之在《吴中纪闻》中,记载了范仲淹为阎罗王的传说。范仲淹之所以为阎罗,与他心忧天下的为官之道有关。他曾三次遭到朝廷的贬谪,仕途十分的坎坷,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并未将其意志给击垮。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31db2b9f8501625cd923c449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