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请问哈尔滨的香炉山 有什么传说和历史?(是传说 历史 )


1、在香炉山西侧有一股泉水(水獭洞),而蛇仙洞内有一股清泉,这两股泉水无论季节多么干旱,却从不干涸。四季清泉上涌,口味甘甜,清凉爽口。传说此二泉眼是“海眼”,可直通东方的大海,也有人说有一个神龟驮着香炉山漂在海水之上。据传海眼泉下八十丈有储藏丰富的铜矿资源。很久以前就有人打算开采,但惧怕激怒海神,引来海水淹没大山,所以至今无人敢打井开矿。延续今日称之为不老泉。
2、香炉山中段山麓,有一松花蟒仙之位洞。现存洞深约6米有余,宽约3米,洞高约1.7米。据传,此洞自清代始有道士在此修行,洞原有石床、石桌、石椅等用具乃道士之用,解放初期被毁。原洞比现有面积大一倍有余,可容50余人,是道蟒同修之洞。
关于此“蟒仙洞”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洞中曾经一雄一雌两条“松花蟒”。每当历代道士念经布道之际,两蟒皆盘绕于地,仔细聆听,日久那条雄松花蟒得道欲成仙,但需渡香炉山北方的一条大江。于是雄蟒化作一白衣美少年,来到江边乘一小舟欲渡江成仙。然江中独角龙闻讯后,便兴风做浪,弄翻小舟,将雄蟒开膛破肚杀死,江水亦被血水染红。
人们为纪念这条雄松花蟒,将此江命名为“松花江”。雌蟒得此噩耗整日哭泣,不久,雌蟒也得道成仙,并与同在此洞中修行的道士比试功力,结果两者不分高下,便同在此洞中修行。后来,道士坐瓮仙逝,只余雌蟒仙。解放初期,由于人为原因,洞中道家设施破坏殆尽,雌蟒仙亦离开位洞。

扩展资料:
香炉山坐落在宾县的南端,是张广才岭的余脉。相距哈尔滨80公里,有六座主峰,海拔达七百九十米。香炉山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占地面积2.5万亩。至今保持着原始生态,是距哈尔滨最近的天然森林氧吧。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完善这苍天赋予的自然世界。公元2001年江龙集团斥巨资买断香炉山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并于2004年通过全国专家评审,在黑龙江省发改委立项。
香炉山风景区是以山岳、森林、水体和冰雪等自然景观为主体,集旅游、度假、冰雪、文化娱乐等综合开发建设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江龙人秉承在保护原始生态的前提下创造效益,用最真挚的情感去爱这座雄伟壮丽的香炉山,建造一座让世人共享的绿色银行。

在九十九个九十九年以前,香炉山半坡长满了云雾茶树。除了采茶季节,谁也不会攀山越岭到那里去。一个夏天的晚上,忽然由香炉山半坡传来了一个姑娘的歌声。这歌声那样清脆、甜蜜、传情。正在山脚坡对歌的男女青年听到歌声,都闭上了嘴巴,屏住了呼吸,侧耳静听。歌声刹尾,人们一口气跑上了半坡,可是唱歌的人不见了。大家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下坡来。一连三天,人们都没看到唱歌人。可是每夜三更,飞歌照样传来,人们总是怀着神秘的心情听唱。众人的脸朝着半坡,众人的心向着半坡,都想第一个解开唱歌人是谁这个谜。  第四天夜里,歌儿又唱起来了。过了一会还响起了芦笙曲。唱歌的姑娘是谁,吹芦笙的后生又是谁呢?  原来,唱歌的姑娘是嘎两①的小女儿,叫阿别。阿别见到香炉山下的男女青年自由自在地在马郎坡上玩耍,又对歌,又跳舞,又谈心,非常向往。每天夜里,她都偷偷地分开白云,向下观看。时间长了,她也学会了唱歌。于是就背着爸爸、妈妈,瞒着哥哥、姐姐,私自从天上飞了下来,落在香炉山顶,停了一会儿,又飘下半坡来。她没有凡人穿的草鞋,所以她下不到山脚的坡来。眼看着山脚坡的男女青年愉快地歌唱,她心里羡慕,想把他们引到半坡来。她想喊,但觉得喊声太粗野;她摇动花手帕,但山脚下没有人看见。怎么办呢?唱歌,凭着她那出色的嗓子用最高的调门唱歌。这歌声高亢有力、婉转动听。这是喊人的歌,苗语叫“扬夏”,汉语叫“飞歌”。这就是香炉山上飞歌的来历。  阿别的飞歌果然吸引了无数青年。小伙子们成群结队地爬上香炉山半坡来会她。可是,她见他们身边都有一个姑娘陪伴。人家都已成双成对,阿别怎好拆散别人呢。所以,当人们快要见到她的时候,她就飘回香炉山顶,飞回天庭去了。  第四天夜里,她的飞歌刚刚飞出,就听到身边有歌儿答唱,随后又响起了芦笙。阿别就顺着歌声、芦笙响处找到了那位身体健壮、年轻美貌的后生。阿别见他边吹边跳,兴致极高,草鞋的后跟都磨穿了还不停,心里特别高兴。从他吹奏的芦笙曲中,她晓得他很喜欢她;她呢,也一眼就看中了他。他身边没有第二个姑娘。  “阿哥,你怎么到这儿来的?”  “你的歌声唤来的。”  “来多久啦?”  “一整天了。昨天夜里我刚到这儿,你就不见了,我在这里边砍柴边等你到现在。”  阿别深情地望着后生,她的嘴角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她问清了,后生叫阿补,家住当高寨。当高在小高山上,吃水不便。姑娘们都不愿嫁上山去,所以阿补还没有找到一个女相知。他俩谈得特别融洽,约定每晚都在半坡幽会。  这事后来叫箐口寨的一个老财晓得了。他叫阿补交出阿别,不许他再来香炉山。否则,阿补必须交一个金碗给他。阿补气得两脚直跳,可是没有办法,他必须下力砍柴,好攒钱买个金碗给老财进贡。他决不肯丢开阿别,他没见过比阿别更好的姑娘。当天晚上,他见阿别的时候,愁多了,话少了。阿别看出他有心事,左盘右问,阿补才吐露了真情。阿别说:“这事不难,只要你没有坏心眼,就会有人帮助你。”  第二天,阿补就在半坡砍柴。他把砍好的青杠柴捆作两捆,正要担下山去卖,忽见面前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阿补恭恭敬敬地向白发老人打了招呼,喊了一声公公。白发老人见阿补眉清目秀,通情达理,很是喜爱,便和他攀谈起来。阿补问老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白发老人说:“山那边有个小石窟,里面住着一个长发老人。病得出不了门,我想去对门寨找个人帮他砍挑把柴,担几挑水。”阿补不等白发老人说完,便急切地说:“帮人要紧,我这挑柴不挑到虎庄去卖了,就给病人送去。”说完,按白发老人指引的方向,噔噔噔地挑柴走了。白发老人目送着阿补,微笑着点了点头。  阿补找到了长发老人的石窟,把柴抬进家里,问候了老人,便操起水桶给老人担水,直到把缸装满。然后又帮他熬药,还亲手喂他吃。病人吃了汤药,精神好了一些。他问明了阿补的来历,高高兴兴地说:“好孩子,你好心救了我的命,我不晓得该怎样感谢你。我是做泥碗的穷老头。你要是不嫌弃,就把这个泥碗拿去吧。”说着把一只土黄色的泥碗拿给了阿补。  阿补告辞了长发老人,回到了半坡。他想趁天黑之前再砍一挑柴,把送长发老人那挑柴补上,好凑钱买金碗。他把长发老人送他的泥碗放在一个树桩上,见它比刚才精巧了,颜色也新鲜了,闪着耀眼的光辉。呵!它变成了金碗。阿补急忙把它捧了起来,一口气跑到老财家,把金碗交给了老财。  老财得了金碗,喜欢得口水遍流。顺手一挥,阿补转身走出门坎。但老财喊声“回来!”阿补又转回来。老财说:“你这穷小子,这金碗是从哪里偷来的?你不实说,我就送你到阎王殿!”阿补把他给长发老人砍柴担水,长发老人送他泥碗的事讲了,老财这才放走了阿补。  第二天,老财也挑着一挑柴送到了长发老人的石窟里。他放下柴,见长发老人正在烂棉衣上捉蚤子吃,感到恶心,急于讨得泥碗后好离开这里。就对老人说:“我绘了你一挑柴,你送我一个泥碗吧!”长发老人说:“那里多的是,要好多你就自己拿吧!”老财见墙角里堆着成千上万个泥碗,心里好不快活。他从腰间扯出准备好的粗布口袋,强塞硬挤,装得合不拢袋口。他使尽吃奶的力气才把它背了起来,可就是无论如何也跨不过石窟的门坎。他汗水遍流,青筋暴露,终于被过重的泥碗压倒。突然,石窟的门关上了,从此再也没有开过。这就是香炉山东侧的白色石门。也许有人怕那个贪心不死的老财撞开石门爬出来,还搬来一块磨盘在外边顶住。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亲自去看看。那石门和磨盘,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哩!  老财死了以后,阿补和阿别每晚都自由自在地在半坡相会。后来,阿别怀孕了。阿补就叫阿别留在半坡不要走,他好服侍她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可是阿别不肯。阿补生气了。故意吓唬她说:“如果你不留在半坡,我就再也不来同你相会了。”阿别了解阿补的心,正因为如此,她就更爱阿补。可是阿补还不了解她是谁。到这个时候,她必须告诉他了。于是,她把她如何背着父母,瞒着哥姐下凡的先先后后告诉了阿补。阿别说。“我必须在鸡叫三声之前飞回天庭。否则就进不了南天门,下凡的事就会泄露,我俩就再也不能相会了。”阿补听阿别讲了真情,晓得了她是仙女,就不逼她常留半坡了。  过了不久,阿别在同阿补相会的夜晚生了一个小女孩。他俩给女孩起个名字叫阿彩。阿彩哭了一声,阿别心痛,就把奶头塞给她。阿彩吃着奶,慢慢地睁开了小眼睛看着阿别。阿别从小阿彩的眼睛里,第一次享受到做他*的快乐。就在这时,传来了雄鸡的第一声鸣叫。阿别心里一惊,急忙把阿彩交给阿补,系好衣扣,抽身出门,飘上山顶飞走了。可是由于心慌,起飞的时候双脚用力过猛,竟把九层巨石垒起的香炉山蹬倒了六层。所以,现在的香炉山只剩三层了。  阿别赶回天庭,幸好天门未关,她的祸事消了。可是,她却再也无法同阿补相会了,因为没有了香炉山的山顶,她是无法下凡的。  再说这边,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把阿补吓了一跳。他用背袋把阿彩背了起来,就冲出门外。这时,香炉山顶的石头正在向下流撒。他看见了阿别,她正在半天向他招手。阿补万万没想到,从此他再也见不到阿别了。阿补劳动了一天,就盼着二更时刻。二更以前,他老早就在半坡等候阿别。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阿补心急,在山脚听惯阿别唱歌的男女青年也感到奇怪:“怎么今天阿别没来同阿补对歌?人们找到了阿补,询问他,安慰他,同情他,帮他出主意。但都不能使他和阿别相会。阿补垂头丧气,一会儿坐到这块石头上,一会儿站到那片草丛中。他看不到阿别的影子,只听到“嗖嗖”的风声。  阿彩的哭叫声把阿补唤进了屋子。阿彩失去了母亲,阿补抓心抓肠。她饿了,阿补找来泉水,她不饮;阿补煮来米浆,她不喝。阿补抱她,她跺脚;阿补诓她,她摇头。阿补拿背袋把她背了起来,走出门外看天,天上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突然,香炉山头亮起了一盏灯。阿补不由自主地向灯光走去。他希望找到一个有奶的妇女,讨点奶汁喂阿彩。他不顾爬山的劳累,汗水从他的额头流下来。灯光把他引到一块七、八尺宽,一丈多高的大方石下,灯光在大方石上摇曳。灯光旁边坐着两位老人下模。他仔细一看,下棋的两位老人一位是白发,一位是长发。他高兴地喊了一声公公,老人没应;又喊了一声,老人还没应。他喊了第三声,白发老人才朝下看了一眼:“是谁打扰我们下棋啊?哦!长发老人,你看,你的救命恩人来了!什么事,小伙子?”阿补把他同阿别游方的经过和阿彩就要俄死的实情向二位老人讲了一遍。二位老人一直在下棋,阿补讲的话好象一句也没听。阿补讲完后,长发老人才不慌不忙地对着棋子说:“小伙子,你的大难临头了!你同阿别私自结婚,害她蹬倒了香炉山,嘎两享受不到大地供他的香火,正盛怒未息。看起来,你是没得救了!”  “救救我的阿彩吧!救救她吧!她要吃奶呀!”  “你怎么办?”  “只要保住阿彩,我情愿变成香炉,烧高香敬奉嘎两。”  “好吧,你回过头去走一百步,那里就有一个奶妈子。她打坏了嘎两的九龙杯,正在受刑。你见了她不要讲话,尽管叫孩予吃奶就行了!”  阿补给老者磕了无数响头,然后才背着阿彩转身走去。走了一百步,果然有一位妇人,半截身子埋在土里,脸面模模糊糊,只有两个突出的奶头滴滴嗒嗒地向下流着奶汁。阿补急忙把阿彩的背袋解开,让她吮吸妇人的奶汁。阿彩吸了这个奶,又吸那个奶。她吃饱了就扭转头来,笑咪咪地望着爸爸。阿补也笑了。他把她抱了起来,感激地向老人下棋的方向看了一看,灯和人都不见了。只有那块方石对天屹立。后来,人们就叫它棋盘石。棋盘石的上面是平的,规规则则地画着一个棋盘,至今还在。  阿补回头再看奶妇人,奶妇人也不见了。阿补大惊。他茶不思,饭不想,抱着阿彩守在这儿,直到天黑。着棋盘石,漆黑一片。阿彩饿了,大哭不止。阿补想着阿别,看着阿彩,不禁埋头痛哭。等他抬起头来时,奶妇人又出现在面前。阿补喜出望外。阿彩吃完奶,奶妇人又不见了。以后,每到二更时候,她就出现在这里。等到阿彩能吃稀饭的时候,奶妇人变成了一座石像,奶头流下来的已不是奶汁,而是清水。现在这个石像还在,人们叫它奶井。原来那个奶妇人,就是阿别,嘎两赶她下凡受罪。下棋的两位老人怕阿补见了难过,才把她的面孔用雾罩盖上。  阿彩长到十六岁,已经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大姑娘了。一天,她和爸爸在山顶锄地,一阵凤过,面前出现了白发老人。阿补便把阿彩喊到身边,叫她拜见救命恩人。白发老人说:“我救不到你了,如今姑娘已经成人,你的誓言也该兑现了。”一阵风过,白发老人不见了。阿补就把他和阿别如何游方,如何得金碗,如何求告下棋老人,如何找到了奶妇人等等往事,对阿彩说了一遍。阿彩万分伤心。她舍不得爸爸,愿自己化做香炉代爸爸一死。她跪在地上给老天磕头。等她站起身来叫爸爸的时候,阿补已经不见,面前出现一个一人多高、三人合围的青石香炉。这个香炉只有两只脚,它虽是石头的,但却象铁铸的一样。阿彩急忙讨了一把蒿秆点燃插进香炉,香烟弯弯曲曲地向天空飞去。阿彩看得清楚,阿补乘着烟云飞到半空,同对面乘着白云来的一位仙女会合了。直到这时,阿彩才第一次看到了妈妈美丽的面孔。她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跳了起来。等她跳了一阵再抬头看半空时,阿补和阿别都不见了,天上连一片云彩都没有。她只好独自一个人双手扶着青石香炉发愁。  香炉山下,人们听到了当年山上传来的歌声,纷纷跑上半坡。可是,阿彩在山顶上,半坡到山顶,还有三层峭壁。半坡的人们大喊大叫,谁都想第一个认识这位高山顶上的漂亮姑娘。阿彩听到人们呼叫,便用歌声相应。可惜她是凡体,不能象阿别那样飘到半坡。当年阿补身背阿彩由半坡爬上山顶找到了灯光下的下棋老人,那是长发老人暗中相助上去的。阿彩的歌越唱越清脆,越唱越甜蜜,越唱越传情。半坡的人越来越多,成了人的山,人的海。人们望着阿彩,想着阿彩,盼着同她跳舞,同她谈心,希望晓得她的来历。不知是由谁发起,大家把一块块的大石板、大石条、大石块堆向山顶,不到一个时辰,就堆到了阿彩脚边。人们同阿彩会合了。一个名叫阿星的后生,第一个爬上山顶,把阿彩抱了起来。爬上山顶的人们,都围着阿星和阿彩跳起舞、唱起歌来。这一天,就是古历六月十九日。后来,人们为了在这一天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好歌伴、好舞伴,每年六月十九都爬到半坡或山顶唱歌、跳舞。这就是香炉山爬坡节的来历。  不知过了多少个六月十九,人们觉得由半坡爬到山顶的路太难走,就扎扎实实地修起了石梯。因为石梯共有九十九重,而今人们都叫它九十九重坎。在九十九重坎的顶端修了一个门楼,就叫南天门。有了它,天上天下的路再也不会隔断了。如果当年就有这个南天门,说不定阿补还可以身背阿彩闯到天庭,找到阿别呢!  阿彩同阿星结了婚。他俩住在半坡,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亲,求好评哦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283a0e0ada6e4f3c2449a868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