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梅是指杨梅还是青梅?


望梅止渴中的梅指的是青梅。
1、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据考证,这是曹操率军攻打宛城(今天河南南阳),行军途中发生的事,发生地在今天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境内。从故事的发生地区看,梅是杨梅、梅子都有可能。
2、杨梅主要产区是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省,其中以江浙两省所产品质最佳。梅子的原产地是海南,但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早就普遍种植,后来还传入日本和东南亚。
3、梅子有三种吃法:一种是未成熟时的青梅煮酒,一种是成熟后的直接食用,还有一种是腌制后当调料、下饭菜。而杨梅只有两种食用方法:一种是成熟之后当鲜果吃,还有一种是成熟后浸泡度数较高的白酒。
4、青梅煮酒:一种是用青梅浸泡米酒、黄酒;一种是用青梅果肉发酵酿酒。后者因为去渣、保质不易,因而并不流行。青梅煮酒,一般认为就是青梅泡酒, 当年,曹操跟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应该是饮青梅泡酒谈论天下英雄。不是火锅里煮着青梅当下酒菜的意思。
5、因此从味道、作用和出产时节、地区等方面看,望梅止渴中的梅,指杨梅、梅子都有可能。但是,有一条文献记载,认为曹操口中的梅,是梅子(青梅),而不是杨梅。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此外,说是梅子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跟“青梅煮酒”的故事联系起来。假如说是杨梅,望梅止渴跟青梅煮酒不是同一种梅,给人的印象有点凌乱。所以“望梅止渴”的梅应该是青梅。


望梅止渴中的梅是指青梅。 三国演义里有一出著名的章节,叫做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曹操就讲述了这出自己战争中的趣事,由此可见曹操望梅止渴的梅子就是青梅!梅原产我国西南山区,后在长江和黄淮一带栽培繁殖,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经过长期选育,现在我国梅的品种已超过200多个。梅总的分为果梅和花梅两类,果梅即食用梅。“望梅止渴”中的梅,即是这种梅的果实。花多为单瓣,花后结果,六月成熟,是制作饮料、蜜饯、果酱的原料。如酸梅汤、奶油话梅、陈皮话梅、乌梅等。有润喉止咳、开胃生津和解毒功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话说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为了激励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士兵们听了,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电影《上甘岭》中,我们可爱的连长也成功地演绎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现代版。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坑道里严重缺水的危机情况下,连长给战士们讲述了一个"梅子"的故事,引得战士们一个个都在吞口水。 事实上,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除味听联觉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最常见的是色听联觉,即听到一种声音会引起一种色觉,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浅色。心理学家兰菲尔德(H. S. Langfeld)曾做过一个有关色听联觉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音符会引起不同的色觉,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音调和颜色的联系是相当稳定的,有些人在7年后仍保持c音符与红色,d音符与紫色,f音符与粉红色,b音符与非常明亮的铜色的对应关系。 正因为联觉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们在有意无意中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的广告中有相当普遍的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273ce2cebe27e27327e5f540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