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蜡烛的优秀品质是:牺牲、奉献。蜡烛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为他人带去了光明。
蜡烛在燃烧时,蜡油滴滴,火苗闪闪,消耗着自己,无声无息的把光明送给人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是何等高贵的献身精神啊!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扩展资料
在古希腊,人们对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十分崇拜,每年都要为她举行生日庆典,在祭坛上,供放用面粉和蜂蜜做成的蛋糕,上面还插着很多点亮的蜡烛。他们将蜡烛发出的光亮,比喻成月亮的清辉,以表示对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拜之情。
后来,古希腊人在庆贺自己孩子的生日时,也喜欢在桌子上摆上蛋糕,蛋糕上插入许多点亮的小蜡烛,而且还增加了吹灭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某种神奇隐秘的力量,当过生日的人在心中默默许下一个心愿时,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便可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现代,并且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蜡烛 (石蜡照明物品)

蜡烛精神是一种“隐喻”,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世纪,蜡烛精神就是黑暗中的一道希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最初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蜡烛”隐喻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明亮的光、温暖的爱和不图报答也无以报答的恩,它们如空气一般充盈在青少年学生的周围。

“蜡烛”这个隐喻喻指的内容可能包括:
第一,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这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喻”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如同太阳给地球的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将“教师”比作“太阳”)、春雨给庄稼的爱(“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自然予人类的爱(老子的“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
第三,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他们一生之中所给予众多学生的启蒙、激励、关心、指导、爱护、帮助是无从言说、无法计量,也从不谋求学生报答的,他们从工作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160378c8277b1b9cbf24a519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