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字歇后语


笨狗撵(nian 追赶)兔子――不沾边;挨不上 兔子尾巴――长不了 不倒翁骑兔子――没个老实劲儿 草堆里蹦出个兔子――你也算个保镖 满山跑的兔子不回窝――野惯了 豺狼请兔子的客――没好事 长了兔子腿――跑得快 开春的兔子――成群结伙 打兔子捉到黄羊――捞外快;格外 打着兔子跑了马――得不偿失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比喻微不足多,增减都不影响大局。) 猴子笑兔子尾巴短――彼此彼此;彼此一样 狐狸哭兔子――假慈悲;假慈善 怀揣兔子――忐忑(tan te)不安;不安 怀里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 机关枪打兔子――小题大做 见了兔子才放鹰――有利才出征(比喻对自己没利的事不干。) 狡兔撞鹰――以攻为守 叫兔子去拉磨――没有那一套 进网的兔子上钩舶鱼――十拿九稳 癞蛤蟆追兔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步赶不上,步步都紧张 老母猪追兔子――上气不接下气 老牛撵(nian追赶)兔子――有劲使不上 老鹰追兔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青蛙望玉兔――有天地之别 兔儿爷(兔头人身的泥塑玩具)打架――散摊了 兔儿爷拍胸口――没心没肝 兔子扒窝――安家落户 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哩 兔子的耳朵――灵得很 兔子打架――小打小闹;上蹿下跳 兔子成精――比老虎还厉害 兔子当牛使――乱套了 兔子跟着马儿跑――望尘莫及 兔子进磨道――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 子拉车――不懂那一套;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兔子满山跑――还来归旧窝 兔子下儿――与众不同 兔子枕着猎枪睡――胆大包天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喂兔养羊――本小利长 兔子剥皮 - 倒扒 兔儿头,老鼠尾----不伦不类 兔儿爷放鸟苍----不知死的玩意儿 兔儿爷过河----软瘫了 兔儿爷拍胸口----没心没肝 兔死还要跳三跳----垂死挣扎 兔子扒窝----安家落户 兔子不合群----跑单帮 兔子蹦到车辕上----假充大把势 兔子吃年糕----闷了口 兔子打架----小打小闹 兔子戴夹板----硬充骡子使 兔子当牛使----乱套了 兔子的耳朵----灵的很 兔子的嘴----三片儿 兔子跟着马儿跑----望尘莫及 兔子驾辕----不合套 兔子叫门----送上嘴的肉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拉犁----不讲套数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兔儿爷掏耳朵――崴泥。”泥塑的兔儿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耳朵特别长。因此会引起儿童的遐想:兔儿爷怎么掏耳朵?如果掏耳朵不是只能掏出一堆泥吗?这里的“崴泥”两个字,表面上是往外挖耳朵里的泥,实际是北京的土语、比喻把事情办坏了,或者是办事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碰了钉子。金受申在《北京话语汇》中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事情糟糕,但糟糕的程度不严重。例如“地里活儿这么忙,这两天偏偏下雨,您说崴泥不崴泥”。 “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或者“兔儿爷拿大顶----窝犄角”这又是一句形象幽默的歇后语。因为兔子本身耳朵长、尾巴短,民间艺人在制做兔儿爷时,往往在耳朵上加以夸张,有的干脆把一对长长的耳朵做成活的,可以随意拆卸。摆在桌上插上耳朵,兔儿爷就显得活灵活现,北京的小孩把这对可拆卸的耳朵称为犄角,如果让兔儿爷折上一个跟头,那么这对犄角非被窝坏了不可。北京人就用这个来形容某人办某件事受到了挫折,显得十分形象。 “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泥塑的兔儿爷中间是空膛儿的,什么也没有。兔儿爷拍心口自然里面没有心也没有肺。北京人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某些人没有心计,不会应付,不会算计,大大咧咧。听到这句歇后语,再想想憨姿憨态的兔儿爷,常常会使人捧腹大笑。 “兔儿爷洗澡――瘫啦”,这句歇后语也是突出兔儿爷是用泥塑的这一特点。试想,把泥制的兔儿爷放到水里去洗澡,还有不瘫成一堆泥的吗?这里借以形容那些在铁证面前瘫软下来的罪犯,也常用来讽刺某些在威势前面败下阵来丧失气节的人。 “兔儿爷打架――散摊子。”当年出售兔儿爷的小贩,都把各式各样的兔儿爷摆在桌案上,俗称“小摊”摊上的兔爷要是互相打起架来,还不碰个乱七八糟?到那时摆摊的小贩只有散伙回家。这里的“散摊子”也是一句北京土语,意思是散伙,即各干各的去了。 “兔儿爷带胡子――假充老人儿”。人年岁大了才留长胡子,兔儿爷带上了胡子,不过是一个冒充的老年人。这句话中的“老人儿”应当把重音放到儿话韵的“人儿”上,是指家长或长辈,说时常带有戏谑的意思。 “兔爷儿的旗子――单挑 ” ,这是因为兔爷儿的靠旗只有一边; “隔年的兔爷儿――老陈人儿”,因为兔爷儿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见到去年做的兔爷儿,那可就属于老兔爷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f6dddfd52b10505667417cf8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