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见棺材不落泪”,精髓在下半句,此句出自什么典故?


引言
一说到俗语谚语,身在农村地区的人们都不陌生,因为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上到天下到地,都能够从俗语谚语中体现出来。俗语谚语一般都是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一般都蕴藏着大智慧。今天我就简单给大家分析一句俗语,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过。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棺材不落泪”作为电视剧中经常说的一句谚语,原话是“不见亲棺不落泪”。简单可以理解为不到彻底看到棺材不会落泪。在现代社会有着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罢休的意思。
“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典故
俗语虽然简短,但是其内在蕴含的道理是非常丰富的。之所以一直在世间流传,主要是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这个俗语的产生是来源于一个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男子非常善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先替别人着想,对于自己的个人利益没有看得那么重。在家中,对于自己的妻子也是言听计从。在外人的眼中来看,这个男人一点主心骨都没有,有些软弱呆板。有一天,她得知了老丈人去世的消息,按照常理要去吊唁。在前往吊唁的途中就哀嚎了起来,妻子看到他一滴眼泪就没掉,临到门口特意嘱咐他让她看到棺材可一定要掉眼泪,不然就该让人说闲话了。
虽然是听起来故事没有那么动人,但是出现的谚语是很通俗易懂的。这个谚语想要告诉人们的就是不要执迷不悟,意识到错了之后要及时回头,一定不能顺着一条路走到黑。

不到黄河不死心
“不见棺材不落泪”是不彻底失败不会罢休的意思,下半句可以说是精髓,直接道出了其中蕴含的意义。“不到黄河不死心”最原始的版本是“不到乌江不死心”。黄河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意义重大的。

从字面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走到绝路是绝对不会罢休的。这句话有好也有坏,分开很好理解,好的一方面就是能够体现出人们的坚持和决心;坏的一方面就是一种愚昧,不懂变通。这句话视情况而定,可以当褒义词用,更可以当成是贬义词用。
前半句和后半句从表面上看差不了多少,但是从实际意义出发的话,后半句比前半句包含的内容更广,褒贬都可以用,前半句只能用来做贬义词,意思就是说不懂变通,固执己见。后半句表达的是相对悲凉,有一种坚定不移的感觉。

结语
俗语就产自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也是离不开俗语的运用。虽然是俗语有时候说出来很粗糙,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非常深厚的,一点都不比在一些名著中学到的少。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东西是最珍贵的,往往比一些华丽的语言来得实在的多。
所以说,有时候学习一些俗语会让你学到的东西更多,了解的知识面更广。在我看来,学习谚语俗语比读一些深度文学作品更有实际意义。

是根据民间的故事所得来的典故,这句话也一直被后人流传至今,应用着,故事也有。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f6a8e3b38034f70230a9d92d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