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中蔡婆婆,张驴儿有何性格特征?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的优秀之作。读过它的人,很多人都为其窦娥的悲惨命运而思考,并且给予深刻的同情很惋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时代赋予了特殊命运的女子的抗挣精神,被所有的人不断的关注着,但是我要说的是,《窦娥冤》的成功,不仅仅于此,还有其他有血有肉的人物的配合和烘托,才能使得窦娥更加的鲜活,而在其中,我认为不能忽视的就是窦娥的婆婆――蔡婆婆。因为成就窦娥悲剧的关键就在于蔡婆婆。她是整部《窦娥冤》情节得以流畅发展进行的线,穿针引线,结节终了。所以先分析一下蔡婆婆在情节上的作用。她贯穿于整部戏剧,是戏剧悲剧发展的助推器,层层向前,掀起波澜。蔡婆婆是窦娥人生的悲剧的制造者,这么说,是因为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欠蔡婆婆的钱,而蔡婆婆又是放高利贷的,在没有办法换钱的情形之下将女儿窦娥卖给蔡婆婆的儿子做童养媳。她是这部悲剧得以发生的导线;接着窦娥的丈夫去世,这样蔡婆婆从侧面使得窦娥成为了寡妇,开始了窦娥人生的又一端悲剧,虽然不是情之所使,但终还是进一步促成了窦娥悲剧的悲剧色彩,是第一次的引线;再者,是在被张驴儿污蔑窦娥杀父逼窦娥就范的这件窦娥人生最大的悲剧的发生,也是因为蔡婆婆被张氏父子救下之后“招赘”埋下的祸根,她“造就”了窦娥最大的悲剧,这时也是将整部戏剧的悲剧气氛推到了顶峰,这是她的第二次引线;最后,窦娥也是为了保全蔡婆婆,不得已招认,最后蒙冤遇难,这是她为窦娥“编织”的结,同时也是为她悲惨命运做了个结束,蔡婆婆是窦娥悲剧的“开启者”和“终结者”。贯穿了戏剧的始终。然后再来分析下蔡婆婆本身的性格中的各个层面。首先,我们要肯定和要“申明”的是,蔡婆婆的骨子里是个善良的人。古人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绝对没错的,因为人生来就是没有“杂质” 的,只是随着社会各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会有所扭曲。蔡婆婆也是一样的,虽然在当时的元代动荡的黑暗社会,政府等等压迫的环境中,但是因为生活在殷实的家庭里,还是很善良的。但是她是以收取高利贷来生活的,所以在想窦天章“逼债”的时候表现的还是很“温柔”、善良的。如在文中有“(卜云儿)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当字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着老身前后执料去来。之后她还给了窦天章十两银子上京赶考,将窦娥视做自己的亲生女儿来抚养。之后,窦娥不是蔡婆婆的亲人,可是在蔡婆婆那里,她过的并不是那种被人欺负,受尽委屈的童养媳的生活,而是被蔡婆婆善待着,因为蔡婆婆宁愿自己出门收帐,把窦娥留在家中,从这些可见,蔡婆婆不是一个刁钻刻薄的人,而是一个善良的温和的“婆婆”的形象。再次,我觉得蔡婆婆还是一个老实,可是同时很软弱的老妇。书哦她老实,是当她去找赛卢医收债的时候,她没有多向,甚至是想到她有可能被赛卢医所害,这透露出她的单纯和憨厚;还有就是当她被张氏父子救出之后,张驴儿的父亲与蔡婆婆的对话有:(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二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这是两者的对话,从中也可以看出,蔡婆婆在对于救命于她的陌生人,问关于自身家里的问题的时候,她很“自然”的如实回答了,这不能则责怪蔡婆婆,与其说她是有口无心,我觉得更可以说的是蔡婆婆很老实,当然也不能不说这也可能是她当时因为受惊过度而做出的反映,可是从上述的,关于蔡婆婆本性善良的角度来说,她更多的应该是因为她的老实。但是与此同时,她也是懦弱的,可是却并不与她的老实善良相互冲突的。蔡婆婆在追赛卢医的债的时候,却有受到了张驴儿的威逼,如:(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你罢。(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这番对话,因为张驴儿恶毒一句恐吓的话就把蔡婆婆给吓到了,而且之后蔡婆婆还把张驴儿斧子一起带回家中好好招待不敢怠慢的态度可以看出,面对暴力强威,蔡婆婆委曲求全,懦弱就范。再者,在蔡婆婆的人物性格中,我觉得还应该看到的一个被时代赋予“优秀”的层次,这是从现代人的眼光来啊看待她,就是蔡婆婆这一人物的突破性和勇敢性。在元代那个统治黑暗,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是被牢牢的束缚住的领域。封建礼教观念深入人心,人们麻木,死板,懦弱,很多时候为了固守这种畸形的观念传统,所以宁愿付出血的代价。这就是蔡婆婆相对于窦娥在爱情上的勇敢追求。在蔡婆婆将张氏父子带会家,并将张驴儿之父招赘入家的时候,窦娥对蔡婆婆的做法是一种极力的痛斥,因为在当时的时代,一女只能侍一夫,必须守节,没有一女侍二男的说法和做法,这不仅是不被当时社会所容,更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不被允许的想法和做法。蔡婆婆对于张驴儿的父亲是喜欢,是爱的,而张驴儿的父亲也是如此,这一点从原文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做见卜儿问科,云)婆婆,你今日身体如何?(卜儿云)我身子十分不快哩。(孛老云)你可想写什么吃?(卜儿云)我思量些羊肚汤儿吃。(孛老将汤云)婆婆,你吃些汤儿。(卜儿云)有累你。(做呕科,云)我如今打呕,不要这汤吃了,你老人家吃罢。(孛老云)这汤特做来与你吃的,便不要吃,也只一口儿。(卜儿云)我不吃了,你老人家请吃。这两段的对话,让我们震撼之余还感到是深深的情谊,动人惬意,两个人就象是一对老夫妻,彼此照顾,彼此理解,彼此关切,相敬如宾,这是种爱的体验,也是爱的体现。表明蔡婆婆和张驴儿的父亲可以说是“两情相悦”。震撼的是两者可以这么勇敢,不管世俗的眼光和非议,坚持自己的追求,毫不畏惧,更是可以这般的“恩恩爱爱”的不遮不掩的表露彼此的情感。窦娥与之相比,墨守成规,没有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思想相对落后,当然这并不是说窦娥就应该坦然接受张驴儿,而是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侧面来讲也不应该对蔡婆婆的选择做出干涉。我觉得,这是蔡婆婆在当今的眼光所看到的跨时代的性格突破。当然,蔡婆婆还是有着时代所赋予的性格特征,就是她不能摆脱的自私和小农意识。蔡婆婆是从事放高利贷职业的,这就已经决定了她必须具备的一个人性因素――自私。当她去天章收帐的时候,我们看她的利息,是百分之百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的偿还能力是不能负担的,所以她就“逼” 窦娥的父亲将窦娥收为童养媳,她只为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他;还有就是当他招赘张驴儿父亲的时候也太过于重视自己的感觉和“爱情”,并没有提窦娥所想,致使后来引发了窦娥的悲剧;而且在最后的时候,面对严刑逼供的窦娥,就是为了保护蔡婆婆才不得不就范招认,可是在此,蔡婆婆却没有为窦娥做些什么来帮助窦娥挽回,而是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躲在了窦娥用性命支撑起来的保护伞,没有任何的动作,直接导致了这部冤案的发生,所以,看出这都是她自私的表现。而她的小农意识,我们可以从她所处的时代先看,封建社会统治下的经济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最底层的就是农民阶级,这是不能摆脱的农民意识。加上蔡婆婆本生活在比较富足的家庭,之后却没有改变职业的想法,她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安安稳稳的平静没有波澜的生活,缺少长远的眼光,只重眼前的实际利益,这就明显的带有小农意识。所以,总上所述,可以看出,蔡婆婆在《窦娥冤》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以及她这个人物在这部戏剧中所具有的时代的性格特点。简单的来说,她是一个善良、老实、懦弱、开拓、自私和小农意识深厚的市民小妇。《窦娥冤》的成功,蔡婆婆也是功不可没,而且在中国古典悲剧史上和元代杂剧中的众多人物的塑造中也是很出色和重要的。

蔡婆婆她是一个善良、老实、懦弱、开拓、自私和小农意识深厚的市民小妇。张驴儿是一个典型的无赖式人物。(不是很确定)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f4d4c9cc0c95632abbd45036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