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灶头前的烧火工具有哪些?


小时候,农家孩子们与萤火虫共舞、与老牛共纳凉,在灶台边上长大。
饥饿的年代,虽说缺米少面,终年不见油腥,可没有几颗米粒的野菜稀饭,照样能把小肚子喝个溜圆。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能爬上灶台,握着小手都握不下的粗粗的洗锅把子,帮助早早上工去了的爸爸妈妈洗锅刷碗。
有时,铁锅生锈了,刷也刷不掉,跑去告诉爷爷,爷爷抖动两下嘴唇,颤颤地说,“这锅也苦了,多少日子都没沾过油腥了。”
后来,日子好过些了,逢年过节,也有些鱼呀肉的上桌了。于是灶膛里的火会更红更旺,随着大人们铲子的搅动,烧得红红的铁锅更是欢快地嘶嘶响着,灶膛里燃起的熊熊的火焰,映着烧火的孩子满是喜气的小脸,那香喷喷的红烧肉红烧鱼的美味,更是在灶头欢欢悦悦忘情飘散。
一般客家人的土灶有两个口,一个放大锅煲水煮菜,一个放小锅蒸饭、红薯、芋头等。
灶头上面放油盐酱醋、瓶瓶罐罐等;灶口的正前方,距灶膛口一米开外,围着的是堆放柴草的地方。靠灶头前则放置着几件生火的用具:吹火筒、烧火棍、火钳、火铲、火叉等。
烧火是件麻烦又讲究技巧的活儿,点火、添柴、拨弄、吹气、疏通样样有学问,过去土灶不通风,要想火不熄灭,火势合适,就离不开这几件宝。
吹火筒
一截不到两尺长的竹筒,一般有三个竹节,前两个打通,第三个钻一个小孔,一头吹气另一头出气。
烧火棍
人们从干柴堆里随手取的一根木棍,烧火棍大约一米来长,多选用拇指粗细且较直的木棍,只要用着顺手就行。烧火时用烧火棍将柴草挑起,火就会很旺。需要小火时,就用烧火棍把柴草压在灶底。烧火棍用的时间久了,会越烧越短,短到不好拿了就当柴火烧掉,再找一根。用细竹竿当烧火棍时遇火会发出噼啪的声响,有时还会把锅炸破的。
烧火棍不但是家家户户做饭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各家各户用于自卫的最方便武器。半夜鸡叫,外面有动静,随手从锅台边拎烧火棍就可以撵出去;孩童淘气了,挨烧火棍打也是最多的;左邻右舍打架,基本的“武器”也是烧火棍;院子里,狗咬猪,猪粘狗,轰他们大多也是用烧火棍。烧火棍可以说是一个绝对服从领导,听从分配的好家庭成员。
火钳
主要是在烧火时用来添加柴火。烧水做饭要用火钳不断的往灶膛里添柴火,火才不会熄灭。
钳一般由铁匠打成,分成两部分,由手柄、钳肩、钳臂组成,在钳肩处相互交叉点安装一螺栓便于活动,样子像剪刀。钳的一头是两个豆瓣形的把手,中间有铆钉将其连接起来。另一头就与剪刀不同了,是长长的铁脚,打铁师傅将其顶端打成薄薄的圆形,这样更容易钳牢各类东西。这两根铁脚一定要长,不然手就得往灶坑深处伸,火就会烫伤握在把上的手。
在上世纪80年代,有些人的生活好了,烧起了煤,烧煤最常用到的就是火钳,换煤时既不会夹烂煤又可以减少煤逐块夹出时热量的损耗和煤灰的撒落,非常方便实用。
火铲
主要是用来掏灰,如果灶膛锅洞里积了灰,火力就不猛,就得用火铲掏灰,可以用火铲伸入灶膛锅洞里掏,也可以从灶膛锅洞底下的灶坑里伸上去掏捅。
它的铲头由铁或钢制成,类似平底锹,前头为平直的利刃,后面根据用途安装长短不一的木柄。其中长木柄多用来掏灶坑里面的灰土,而短木柄则用来掏火炉里面的炉灰。
火叉
除了具有烧火棍的作用外,“U”形的样式上有一铁箍连接木把,两齿锋利。
人们在烧火的同时,常常还会烤东西,穿上两个玉米或是红薯,放在灶膛里烧熟,烧的同时要不住地翻动,才不会烧糊。烤出来的玉米、红薯又香又好吃。
不过我小时候是直接扔进灶膛的,烧熟后用火钳甚至烧火棍扒拉出来就好了。
风箱
需要大火的时候,就要用到这大家伙了。
拉风箱的乐趣??无以言表,不说了。简直就是童年最美的歌谣。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f114c6ed4b928a38274d4a4c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