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边修陵墓一边找长生不死药的做法是否自相矛盾呢?


预先修陵是战国秦汉帝王遵从的传统
预先修陵,也作“预作寿藏”,是秦汉时期比较流行的做法,源头还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根据现在的考古成果,商代王陵以及西周时期的诸侯墓,规模都是比较大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程。但是从当时的文献记载看,从君王死后到下葬,葬期本身就比较长,来得及准备。比如《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预先修陵的做法。比如《史记》记载,赵国的赵肃侯在即位第15年的时候修陵,24年赵肃侯死亡,下葬。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铜版兆域图,是中山国王陵的规划设计图,也是在中山王死之前就做好的。

因此,无论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沿袭了长期以来的做法,在生前就开始修陵。史书记载,秦始皇修陵是在他即位当秦王的第二年,汉武帝也是在当皇帝的第二年开始修建茂陵。
预先修陵,这是现世的规矩,不能轻易改变。而且,这两位皇帝初即位时都还没有后来的意气风发或者说膨胀,岂能知晓自己是否可以长生不老?
寻求长生是帝王的人之常情
人在青少年的阶段,很少考虑死亡,不仅仅帝王,普通人也是如此。而到了一定的年龄,一方面亲眼目睹的自然死亡多了,另一方面疾病、岁月都开始侵蚀身体,自然会对死亡产生恐惧。
史书记载,秦始皇第一次动了求仙念头,是在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这时秦始皇秦始皇是40岁。考虑到秦始皇只活了49岁,那么40岁的时候,他很可能已经感觉到身体出现一些问题了。而在两年前,他刚完成统一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功业,并以“皇帝”自封,正是人生的大好阶段,怎么愿意放下呢?

为了巩固帝国东部,他从二十八年开始东巡,到泰山封禅,并且刻石纪功,此外还东游海上,南登琅邪。刚好山东半岛这个地方,因为靠海,时不时出现一些海市蜃楼,被人们传说成海外的仙山、仙人,因此从战国晚期开始,当地就流行求仙之说。
秦始皇来到这里以后,齐人徐

没有自相矛盾。秦始皇知道修陵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他不想死在坟墓之前。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ee62788cfa5cf54da7021488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