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陈鉴传》里(天高三尺)的故事。完整的版文。。


天高三尺
明代万历年间,化州出了个举人名叫陈鉴,因文才出众被誉为“岭南才子”,又因智斗贪官出名,后人称其为阿凡提式的机智人物。《陈鉴三戏祝知州》的故事,已被戏剧家编成戏剧,上了电视,广为传扬。
祝知州,任职化州,刮地皮三尺,老百姓怨声载道,陈鉴学士戏之再三,定要拉他“下马”。这一天,风和日丽,宝山积翠,鉴水飞帆,陈鉴得知祝知州要偕夫人去化州孔庙“朝圣”,便心生一计,治此公一个对孔子不敬之罪。他与几个知已文友如此这般的作了一番布置……
上午十时许,祝知州的人马来了。他与夫人双双坐在特大官轿上。前面是衙差,他们举着“避”、“肃静”的执示牌或拿着水火棍,威风凛凛,鸣锣开道。这支打着“朝圣”旗号的队伍,浩浩荡荡向孔庙区进发,经过大街,引来众多的市民围观,祝知州好不得意。他们很快来到了孔庙区,步入了孔庙门前的马路,直达孔庙棂星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身穿素服,头戴方巾,目光炯炯的汉子突然站出来,挡住进路,并大声喝道:“请你们退回去!”衙差道:“你吃了豹子胆啦?今天是知州在大人来孔庙‘朝圣’,你敢在此阻拦?”“请你们马上退回去!”此汉子再次厉声说。
有人飞报轿里的祝知州。此公捋了捋下巴的老鼠须,探出头来问:“哪个刁民如此胆大妄为?”“正是小民陈鉴!”回话的就是刚才那个汉子。他真是陈鉴学士,在眨眼间来到祝州的轿前。祝知州一见陈鉴,如老鼠见猫,真是冤家路窄。他被陈鉴戏弄了三次,连自己下巴的老鼠须都被拔光了,丑态百出,如今这鬼才又来滋事寻衅,实在可怒,他咳了咳嗓门,壮着声威道:“大胆刁民陈鉴,今天本官是来孔庙‘朝圣’,你横蛮阻拦,该当何罪?”陈鉴道:“像你这种贪得无厌,让天高三尺的赃官,也有面目祭孔朝圣?”“你血口喷人!本官讲仁义礼智信,可谓儒学的忠实信徒!对孔子尊敬有加!”祝知州又捋了捋下巴的老鼠须说。
陈鉴哈哈大笑,接着说道:“知州大人,你对孔子尊敬有加?请你下轿,跟我来看看一块石碑便知。”这时陈鉴几个知己文友也来助阵,要知州下轿去看什么石碑。祝知州无奈只好走出轿门,夫人也下了轿,他们跟着陈鉴等人来到了“下马碑”前。陈鉴道:“知州大人,请你读读这块碑文。”“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祝知州读完碑文,惊得汗不敢出。他说:“我们刚才来时怎么没见这块石碑?”陈鉴道:“你是一钱障目,不见泰山,你没看见石碑,并不等于此碑不存在,它在这里已立了四百余年了。”
祝夫人瞅了瞅石碑,突然娇声娇气地说:“这里写的是官员人等到此下马。我们是坐轿来的,不是骑马来的,与我们无关。”“你懂什么?骑马坐轿还不是一个样?”祝知州喝住了夫人。“算你还识趣。”陈鉴道:“祝大人,你刚才经过‘下马碑’不下马,是尊敬孔子还是践踏孔子?”“这,这……不过,我刚才确确实实没看见这块石碑呀!”祝知州满脸狐疑望着陈鉴。

天高三尺馆陶自汉平帝二年置县以来,涌现出很多清正廉明、图治有为的县官,但也不乏平庸无能和贪赃枉法之辈。相传唐朝大历年间,就曾有一任县官鱼肉百姓,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落下了千古骂名。 话说这天县官正端坐县衙,忽听大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分热闹。一位衙役匆忙来报:“恭喜大老爷,门外来了一伙人,给您送褒奖牌匾来了!”县官闻听大喜:“快快,有请!”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伙人抬来一大块牌匾,牌匾上盖着红绸布。为首一位秀才打扮的人掀开红绸布,露出四个金光闪闪的镏金大字:天高三尺。秀才向县官颔首作揖:“青天大老爷,请您笑纳,这是俺们草民们的一片心意。”县官望着牌匾上的四个大字,问:“天高三尺,这是什么意思?”秀才回话说:“就是说大老爷您为民请命,造福乡里,县民们爱戴您,说您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听了秀才的答话,县官喜不自胜,忙命人把大堂上那块“明镜高悬”摘下来,换上了“天高三尺”。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edb4358118f880ff4d243a0b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