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都是有什么啊?


歇后语, 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分两种体式:(1)对于某一现成语句,省却其后面部分词语,只用前一部分来表示被省却词语的意思。“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世以兄弟为友于,子姓为贻厥,歇后语也。’”(2)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释语,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泥菩萨过江”,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双关的办法。如“ 孔夫子 搬家----净是书(输)”。歇后语的实际运用,滥觞于 晋 ,至 唐 而广泛流行。例:二黄转中板 ―― 变调了上了套的牲口 ―― 听喝的年三十讨口 ―― 丢人现眼不会喝酒伴醉客 ―― 舍命陪君子跛子唱戏文 ―― 下不了台把鼻涕往脸上抹 ―― 自找难看白骨精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冲瞎子问路 ―― 找错了人茅覃补柱子 ―― 无济于事吃了五味想六味 ―― 贪得无厌同床异梦 ―― 有二心打猎人瞄准 ―― 睁只眼,闭只眼黑洞里裹脚 ―― 瞎缠秦始皇修长城 ―― 千古奇迹;功过后人评二十岁长胡子 ―― 少年老成叫花子看滑稽 ―― 穷开心...... ......

歇后语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俏皮话”,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文字游戏。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e350bdbc7fbd378ed9e7d4ee [复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