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之术,一门学问”什么意思?


  这些问题是我在练习内家拳的过程中遇到的,或者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徒弟、学生提出的。虽然涉及到的问题或许已经超出了张占魁八卦掌的范畴,或许有些问题还很幼稚。但是,我觉得对初学者会有些帮助,所以整理了出来。这些问题的解答,有些是针对初学者的,有些是针对练有所成的,所以这些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层次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学术问题是永无止境的,明天之我,将否定今天之我,这仅仅是我今天对此门学问的理解,如有偏颇之处,还望海内外通家指正。  1.什么是八卦掌?  答:由董海川先师首传,通过以拧旋走转为主要运动方式和锻炼形式,用八卦劲贯穿始终,以掌法、身法、步法的纵横矫变为技击手段的拳术系统。往大里讲,八卦掌实际是一个概念,而非是某某派可以代替的,只要有了八卦劲,不论作出什么样奇形怪状的动作,只要不违背八卦掌的原则,就可以称其为八卦掌。所以说掌握八卦掌的“严肃性和随意性”这一核心,便基本掌握了八卦掌。  2.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什么?  答:八卦掌的运动特点就是围圆走转。围圆走转是八卦掌主要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形意拳多走直线、三角(三角也是直线的变化),因为它有他自己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它的技击特点和方法。而八卦掌有它自己的技击方法和特点,所以只有通过围圆走转这种锻炼方法,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3.转圈就是八卦掌吗?  答:非也。只有严格的、正确地按照八卦掌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身体力行,去实现这一原则,那才能称作八卦掌,否则,便不亚于瞎驴推磨。  4.什么是八卦掌的原则?  答:就是锻炼八卦劲的指导准则和技击原则。  5.什么是八卦劲?  答:八卦劲就是通过转掌将浑身上下,全身各部滚钻挣裹的劲练出来,再将此四个劲合而为一,练成一个劲。也就是不论任何的动作,都要同时具备此四种劲力。  6.什么是八卦掌的严肃性与随意性?  答:八卦掌的严肃性就是八卦掌的练习原则和技击原则,这些原则要始终贯穿于八卦掌练习与技击之中,绝不可以有半点逾越,否则便为错误,这也就是《易经》的不易原则;随意性就是八卦掌重劲不重招,招式无所谓,不论形意拳的,太极拳的,通背拳的,长拳的,短打的皆可以使用,只要不违背原则,哪怕是“拉屎”的架子也不为错。这也是造成现在八卦掌套路一人一个样的原因之一。  7.造成各派八卦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练习八卦掌的多是带艺投师,所以受以前所练的影响。二因为个人资质不同,所以董公因材施教,“各授一艺”,造成了各派八卦掌形式上的差异较大。三八卦掌的严肃性和随意性是造成各派八卦掌不同的根本原因。  8.各派八卦掌皆言“虽形式不同,其理一也。”那么其理一在什么地方?  答:我认为并不在什么“气”上,而在劲上,是因为八卦劲是一样的。都离不开“滚钻挣裹”四劲合一,都离不开劲力的“纵横矫变”。  9.八卦掌与《易经》有什么关系?  答:《易经》这个东西,非有大智慧不能研究。我说得是“智慧”而不是“聪明”,智慧和聪明有天壤之别。《易经》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也可以说他和八卦掌有关系。八卦掌实际就是借用八卦阴阳变化之理,来预示八卦掌刚柔相济和虚实的变化莫测。“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指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而“阴阳变化”是指事物正反两个方面的变化,就是朴素的辩证法。而八卦之有六爻,它是从事物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角度去看待一个事物。那么,对它的变化也是从六个方面去看待,这样对同样的一个事物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又有错卦、综卦之错综复杂变化,同时也就更复杂了。张占魁八卦掌的奇正相生,纵横矫变,长短互用也就是采用了八卦的五行生克、阴阳变化、阴阳消长的理论。我们知道这一朴素的辩证关系也就足够了。如果说没有关系,是说不要用这些多数人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去解释八卦掌这个事物。八卦掌是一门武术,也就是专门研究打人的学问,我们只要从锻炼方法和技击方法两个角度去研究它,也就够了。如果非得用《易经》去解释,用“丹道”去解释,用《黄帝内经》去解释,用《孙子兵法》去解释,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不对或者不能解释。用这些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少有接触的学科去解释,势必给人以“以玄解玄”的感觉,那么,我们还不如用现代生物运动力学去解释,只要学过初中物理的,都能够理解,而且会认为“很科学”。打个比方,好像一个不懂外语的中国人,拿了一篇英语的文章让你帮助解释什么意思,你用法语给他讲了一遍,他不明白,你又用德语给他讲了一遍他还是不明白,你用无数种他听不懂的语言跟他讲了无数遍,其结果只能显得你的学问大,对于这个人来说,你这是不说人话。  10.八卦掌与气功有什么关系?  答:“气功”这个词以前没有,是近来兴起的一个词汇。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一样,被称作“内家拳”,正是应为他们所共有的特性“内劲”,所以,他们才有“虽形式不同,其理一也”的说法。内劲并不是“气功”。但是,内家拳也都重视内功的训练。这与内家拳吸收了修道(不论道家佛家儒家)的许多方法有关。实际不论行、立、坐、卧的功夫,都离不开松、静、自然和吐纳、导引之术。所以,静坐的功夫对八卦掌的锻炼是有辅助作用的。  11.研习张占魁八卦掌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答:不光是研习张氏八卦掌,研习任何一种八卦掌或者内家拳,甚至研究任何的一门学问,皆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明师、二智慧、三功夫。古人讲修道需要“法、财、侣、地、慧” 是很有道里的。“法”就是正法,是真传。没有得到真传,任何的东西都是白费功夫。“财”是说明要有钱,衣食无忧,才有时间,才能去修道。“侣”就是要有合适的伴侣,但是,如果把他当成是男女双修,那就大错特错了。“地”要有好的地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你看道家所选的72洞天,都是这样的地方。“慧”就是智慧,智慧可不是聪明。  一明师:古语道:“无师不传,无祖不立。”为什么人们都愿意相信“祖传秘方”,为什么吃饭都愿去“百年老店”,就是因为他是“正宗”的,他是“嫡传”的。练习八卦掌没有“嫡传、真传”是练不出来东西的。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这也就是找明师的重要性。在这里讲的是“明师”而不是“名师”。因为名师不一定明白,明师又不一定有名,既是明师又是名师者少之又少。什么是明师呢?在我想来也不过是一下几点:  1理论上清楚明白,能用简捷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表达清楚。  2心知与身知合一,能用身体语言把拳论上说的东西作出来。  3能教出好的学生。  4出成绩快。是因为方法得当,八卦掌也好,形意拳、太极拳也好,一般入门时间都不会超过一年。当然也与聪明程度有关系,如果三年不能入门,那基本就不是材料,也不要耽误时间了,改行干别的去。武术不是别的,读书的人只要脑子好就行,内家拳除了要脑子好,还要身体力行,是身心具要好才行。  5教学生能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一个徒弟一个样,教一百个徒弟,一百零一个样。  二智慧:天才是很重要的,以前我们都是讲培养,而不讲天才。聪明的学生再加上好的老师才能出人才。古语说“朽木难琢”,“朽木不可雕也”都是说得一个意思。没有好的天才,即便老师是神仙,把老师累死,恐怕也不行,也出不了人才。我有个师弟今年六十多岁,他会7个国家的语言,并且都是笔译口译皆佳,你能说他脑子不好用吗?而他学习武术,把他自己累死,把老师累死也练不出来,好在他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求什么质量了,至今坚持了十几年,身体倒是不错,可是一个动作也不像样子。  三功夫:功夫就是时间和数量的积累,这就是下苦功夫练。一个动作经过由不会到熟练,又熟练到出神入化,是需要千锤百炼的,需要长时间千万次的重复。  12.张先生传授的八卦掌劲力训练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答:他的劲力训练受形意拳影响很大,也是先练刚健劲,再练柔顺劲,最后再求取刚柔相济的劲力。  刚劲之求取,如果练过形意拳的也不过是个形式罢了。若无形意拳的基础,则要从八个母掌开始练习。当你的架势摆对了,规矩建立起来了,再通过拧旋走转、转身换式把刚猛之劲打出来,就可以练习老八掌了。用老八掌把刚劲串起来,打上年半载的,就可以练柔劲了。这时一定要把劲藏起来,含而不发。通过刚柔两种劲的训练,再练习想什么时间发就什么时间发,想发就能发出来做到随心所欲了,就做到刚柔相济了。  柔劲的求取必须将刚劲练至刚健之极,便可以转入柔劲的训练。此时不论八母掌还是老八掌都必须入于松柔,而且要是大松大柔。纯刚者易折,纯柔者无用,所以在求取大松大柔之后,还必需求取刚柔相济,才能胜敌。  论柔、论刚具不可偏废于一隅。因为均离不开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这一朴素的唯物辨证观。阴与阳,柔与刚,松与紧,虚与实,蓄与放(发)都是对立同一的,是共同存在的一对对矛盾体。何谓刚?刚就是阳,就是紧,就是实,就是放(发)。何谓柔?柔就是阴,就是松,就是虚,就是蓄。蓄劲蓄得越好,发劲发的才能越好。只练放劲,不练蓄劲是不可能的。只练蓄劲不练发劲也是不能制敌胜人的。所以还是要求取刚柔相济的劲。什么是刚柔相济的劲?就是蓄而后发。所谓九柔一刚,就是说明,至始至终是柔的(蓄劲),只有身体有接触的时候才有一刚(发劲),蓄劲贯穿于运动的全过程。所以三个训练过程是:1.一蓄一放专门求取刚劲。2.含而不发专门求取柔劲3.随意而发,触衣发劲求取刚柔相济。此三个过程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越练越精。也就是所谓的“三回九转”。  松是绝对的,紧是相对的,松是为紧服务的。也就是说松柔畜劲是绝对的,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大松大柔的畜劲状态,这一状态要保持张氏八卦掌运动的始终。只有在与敌手接触的瞬间才有一紧(刚)也就是的放(发)劲,如果练到高层次就是这一紧,也是松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13.检验八卦掌转掌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答:大家都知道八卦掌是以拧旋走转为主要的锻炼手段。也就是说八卦劲主要就是靠围圆走转练出来的。张占魁八卦掌的主要劲法,就是滚(拧)钻(穿)挣裹,而拧字为第一法。只要将姿式摆对了,拧劲拧紧了,自然就走转起来了。凡是自己象永动机一样,自动的走转,不走不行的那才是对的。凡是自己遭着罪,累得呼哧呼哧的走的那都是错的,那就是瞎驴推磨。  14.“拧要紧”与松的关系是什么?  答:前面讲过“转掌如拧绳”、“拧要紧”。而现今八卦掌界我所见到者,多数对此没有弄清楚。大约分为两种情况:1拧了,但是没有宁紧,是自己在走,而不是自动的在走,如前文所述之“瞎驴推磨”者也。究其原因则是为了松,而不敢拧紧之故;2拧紧了,却又拧死了,大家都知道,劲应蓄而后发,内家拳又说要触衣发劲, 也就是说,运行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蓄劲的状态,只有在和对方接触的一瞬间,才发劲。像这种始终保持发劲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再发出劲来了,这种状态下,还是不能自动得走,已经动不起来了,好像一辆车,加足了马力,却又始终踩着刹车一样,还是如前文所述之“瞎驴推磨”者,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松之故也。八卦掌是“突撸劲”打人,好像是一个始终压好了的弹簧,支好了的老鼠夹子,别碰它,只要身体的任何部位有了接触,自然就会打人了。当然,八卦掌是圆形的运动,并不像这种简单的机械原理。八卦掌整体运动,就像龙卷风一样,外缘扫上,便把人扫飞了,内缘扫上,就把人卷起来,扔出去了,这个比喻好像更能说明我的意思。  15.论拳种优劣之比较  时代赋予武术的,他应该具有三大功效。第一是他的实用性。第二是他的健康身心的作用。第三是他的娱乐和博彩作用。我为什么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呢?因为我是站在继承的角度谈这个问题的。  从团结大多数武林同道的角度来说,“拳都是好拳,只是在于练的人如何”,如果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也确是有优劣之分的。熟优熟劣?不是凭你X某人来说的,他需要有一把尺度去衡量。用一把怎样的尺子哪?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觉得最好还是来个“必较法”。  第一武术是打人的艺术。首先就是看他的实用性能。如果不能应用到实战当中去,可以把他叫做体操,或者其他的什么“舞”,而绝不能称其谓“武术”。说到实用性,就有一个怎样实用的问题,也就是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问题。因为目的不同,就造就了游戏规则的不同,规则的不同,就会造成技术体系的不同,不同的技术体系就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1如果是为了适合于古代上战场?那么军旅武术的目的就是杀戮征伐。这样军旅武术就需要技术简单而且实用,并且是以长兵为主,辅以短兵,徒手几乎是没有用的。同时,不是以突出个人技术为主,主要是战阵操法,突出的是集体的力量,是团队的配合。他的训练内容包括:1个人基本功的训练。包括体力体能和个人技术(基本动作,也就是单操的训练)2二人的对抗训练,主要是长枪的对抗训练,短刀盾牌手是辅助于用长枪者的。包括固定的进退的套路和散开对抗两种3战阵的对抗练习。主要是长、短兵的配合冲杀和战阵队形的变换,主要是训练奇正相生、奇正互变,“长兵短用”和“短兵长用”的配合变化。  不光格斗的技术和别人不同,甚至于吃饭都和普通人也是不同的。分为文吃和武吃两种。文吃和平常人吃饭一样。如果要上阵了,则是武吃法,怎么个武吃呢?就是将生米(或生麦子)和生豆子按一定的比例,掺在一起,在大锅里用开水一滚,半生不熟就打出来,倒到笸箩里,让士兵抓着吃,而且要规定时间,基本就是囫囵半块的硬吞下去,这样打一天仗不吃不喝,也能撑得下来。如果这一仗没有打得起来,就要操练一天,要不胃涨得难受。  2如果是为了适合于游侠、响马、走镖、护院的这些江湖人物的拼杀和街头殴斗或者官差办案?他的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对手或者抓捕对手。这样的武术就需要技术实用而且全面,是以短兵为主,辅以长兵和徒手的拳脚。同时,他是以突出个人技术的好坏为主。为什么能?短兵比长兵不显眼,不张扬,携带方便,利于隐藏,不可能扛着根大枪满街溜达,一般都是佩刀挎剑。好像现在警察和野战部队的配备不一样,都是配备小手枪,而不是佩带长枪一样,就是因为目的不同。这些江湖人物也不是随便就要制人于死地,主要是套交情,说道理,实在不行了,才动手。动手是以一对一或者一人对多人为主,多数情况下目的是为了制人,也非是为了杀戮,这就需要技术水平要高而且要全面。官差办案,多数是以多胜少或者是突然袭击。综上所述,他们既要有军旅武术的杀戮的技术,又要有制人而不要人命的徒手拳脚技术。这也就是为什么董公以四尺二寸八卦刀和李存义以“单刀李”而著名的原因。民间传说 八卦掌是以刀法化拳法,形意拳是以枪法化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由于受武侠小说或电影的影响,动即就有“空手入白刃”的说法和镜头,我觉得,没有家伙没有办法,拼命的时候,脱件衣服也是好的。我想有句话叫做“枪对枪,刀对刀”说明了“空手入白刃等于自杀”这个浅显的道理。徒手进刀,徒手进枪,那只是时先编排好的套路,千万不要当真。  说到长短兵的用法,顺便说几句,不要说“空手入白刃”,便是短刀进长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以前老拳师说“长打短,硬打软,快打齐”,所以又有“短无胜长之理”的说法。这就是要有“短兵长用之法”的原因,另外,事物都是辩证的,也不是说短兵就不能进长兵,短进长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前手而入,在打法上称作“打杀”。在张氏八卦掌中,则为“打桥之法”。“打桥”绝不是“搭桥”,徒手实战中也没有人跟你先搭上手再战的道理,所以张氏八卦掌中徒手之八种截法,即“推托领带搬扣截拦”皆是“打桥之法”与此理一般无二。长兵进短兵,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截法,直接扎就行了,这就是张氏八卦掌徒手中之八种进法,即“削掖踏撞抖穿摔劈”。如果一旦失手,被人短兵进入则需要知道“长兵短用之法”和“撸枪”去辅助,这在张氏八卦掌中的“中节拦梢节击或者根节拦梢节击”和“回手如钩杆”的道理是一至的。因为“短无胜长之理”所以就有“短兵长用之法”辅助,如果一旦失手,被人短兵进入还需要“长兵短用之法”去辅助。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莫要偏颇。  3如果是为了适合于擂台竞技?自古就有私人擂台和官办擂台之分。私人擂台一般包括私下里比武较量和解决个人纷争;官办擂台一般有选拔人才和“游场”。“游场”就好像是现在的体育比赛,他的目的是为了娱乐和博彩。要达到这样的一些目的,一般都是点到为止或者用规则限定,比如不准打哪里,不准用什么样的手法等等,主要是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安全。比赛长短兵也都是穿戴铠甲,兵器上包上布,布里裹上面花,沾上墨,以点数的多少和倒地分胜负,与现代体育竞技的规则极其相似。这些东西都限制了人们技术的运用,好多动作和手法用不上或者不让使用,这样就需要参加的人员体力要好,要有力气,技术方面相对全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传统武术不适合上擂台的原因。  如果能够达到以上三个目的的,尽管规则不一样,目的不一样,使用的场合不一样,皆说明他是有实用性。  第二经过多久的训练能够消灭对手?如果武术有这些实用性,在这一前提下,那么还有一个训练的时间长短的问题。在同样的实用目的下,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同样的训练强度,哪一个能够运用的早,哪一个能出的成绩好,就说明哪一个拳种更优秀。  第三通过武术的练习,看他能否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就是看他的训练方式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他是以牺牲人体健康为代价达到上述目的的呢?还是在基本不损害人体健康的情况下达到上述目的的?还是在达到上述目的的同时,对人体的健康还有好处?我想这也是鉴定一个拳种优劣的方面。  由于时代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各拳种发展的方向也就不同,我想中国各拳种之中能够同时具备以上三点的,恐怕不多。这就是为什么自清朝中叶至民国初期,众多的拳家走向大融合的综合之路。如:董海川与刘奇兰、郭云深三位先生的交流,开创了形意拳、八卦掌融合之路,由李存义、张占魁二先生,开始实践将形意拳和八卦掌这两个优秀拳种合二为一。至孙禄堂先生已经完成了太极形意八卦三拳合一的理论和实践。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目的,应该按照自己的不同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目的的武术那才是最好的。

意思是:八卦是一门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cfd1e22994e395a1426e594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