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汤不换药出自什么地方?


清朝・张南庄《何典》第三回张南庄〔清〕(约公元一八六八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过路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清穆宗同治中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著有《何典》十回,―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陈诗仁为之评。 何典》 《何典》是一部用吴方言写的借鬼说事的清代讽刺小说。成于清嘉庆年间,翻刻于光绪四年(1879年),而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在1926年。1981年,工商出版社印行“内部发行”版,2005年,学林出版社再出新注彩绘本 。 《何典》编著者“过路人”,原名张南庄,清代上海人;评者“缠夹二先生”原名陈得仁,清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一九二六年六月,刘复(半农)将此书标点重印,鲁迅曾为此书作题记(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何典》是一部奇特的古典小说,其藐视一切的魄力、无规无矩的写作方式,以及彻底的口语化、俗语化,既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又是对俗文学的真实回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何典》在颠覆经典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经典。 《何典》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古典小说。本世纪初,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嬉笑怒骂的文章名重一时,他自称做文章的范本就出自《何典》。《何典》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大家只闻其名。1926年5月,刘半农在无意间得到了《何典》的旧版本,标点校注后出版,并请鲁迅作了序。鲁迅在5月25日连写了《题记》和《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两篇文章,认为《何典》“谈鬼物正像人间,用新典一如古典”,“展示了活的人间相”。 此书出版前后,新文化运动正在大力推动“白话化”,把白话文叫“人话文”,把文言文叫“鬼话文”。《何典》彻底的口语化、俗语化及“鬼话连篇”的文字,正迎合“白话文”的胃口。《何典》初版时,刘半农删除了一些“鬼话”。鲁迅看后,批评了他,说:“空格令人气闷”,“士大夫气似乎还太多”。当年年底,刘半农再版《何典》时,恢复了全本。鲁迅在为这个版本所作“题记”中评《何典》“谈鬼物正像人间”,“展示了活得人间相”,可谓精道。正因为《何典》说“鬼话”,所以,也就顾不得人间许多“当讲不当讲”的,口无遮拦,直抒胸臆,让人在阅历“人间相”时更为解颐。 1932年,日本编印《世界幽默全集》,鲁迅把《何典》作为中国八种幽默作品之一,推荐给增田涉。 《何典》在文坛引起争议的第三方面是作者的身世。由于太平军放的一场大火,使作者张南庄的身世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张南庄身世已不可考。书中“海上餐霞客”所作的跋,知张南庄为“上海才子”,书法欧阳,诗宗范陆,其才列当时上海“高才不遇者”前十名之冠。虽著作等身,身后却一文不名,无力付梓。又因咸丰初年的太平天国,张南庄文作尽数被焚,独一本《何典》幸存。 张南庄儿张春蕾,孙张小蕃。“海上餐霞客”乃是张小蕃的表兄弟。人们对张南庄所知,仅此而已。

换汤不换药 ( 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 解 释 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而实际不变出自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那郎中看了,依旧换汤不换药的拿出两个纸包来。”~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a3a6660a4a55c557f816580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