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过去二胡被叫做“叫花子乐器”?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二胡的身价并不像今天这样看好。那时在许多人眼里,二胡只不过是民间艺人用来糊口的一件工具而已,看不出有什么大用场。因而,有人称它是“叫花子”乐器。外国人更是瞧不起它,称之“靡靡之音,黄色垃圾”等等。加上二胡自身形制简陋,只有两根弦,连业内人士也觉得它先天不足,难胜重负。所以,这件源自唐代、植根中华大地,历经沧桑、命运多舛的古老乐器,走到了二十世纪,还仍处在原始和半原始状态,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认为二胡“有伤风化”而被查封过。当西方交响乐风靡世界,小提琴盛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作为中国民族弦乐柱子的二胡还处在这样一种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的悲哀。虽然清末以来,梨园艺人手中还响着它,但这与时代的脉搏相去甚远、格格不入。这一切引起了我国伟大的民族音乐家、艺术泰斗刘天华先生的高度关注。20世纪20年代,为了振兴民族音乐,他首先从二胡入手,着力于乐器潜能的开发,大胆改革,取西方小提琴及其他姐妹乐器之长,补己之短,极大地拓宽了二胡的音域和表现力,使它从原来只当伴奏、一下跃升到独奏的地位,并堂皇走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雅之堂,成为备受青睐的一个专业。同时,刘天华还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二胡教材和练习曲(至今仍在沿用),创作了十首独奏曲。他对乐器本身构造原理和规格设计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二胡艺术的新纪元,迎来了民族乐器生命的春天。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929f3ff5357a59bf5e08fb6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