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什么法事啊...(道教)


  道教斋醮科仪历史悠久,斋醮之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净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心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也,祈祷之意。《道教仪范・醮坛威仪和斋》中说:“威仪”是斋法典。凡举行大大小小的宗教活动,都有一定的定规仪式,讲这种定规程式仪范的经书叫做《科仪》。我们常说“按本宣科”,就是按照定式举行科仪。“威仪”包括醮坛中的一切陈设和举止行动。要求全部符合斋法典式,叫做“如仪”。 “醮”是做法事或叫做道场。“斋”是“戒”的另一种行持,通常把“斋”“戒”连称,如“斋戒沐浴”等。在“建醮”之先,也就是在举行法事之先,要素食,要清心,要洁身,这都是“斋”的内容。一般来说“斋”是“醮”前的个人“身心洁净”程序。 “斋”还有另一种内容,即在某些日期吃素,可以得到福报,如“三元斋”,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斋日;又如:“庚申斋”、“甲子斋”,是在“六十花甲”的庚申日、甲子日为斋日。又如:“本命斋”,即在自己的生日那天为斋日。还有很多斋日,不一一枚举了。修这些斋日是为了解冤,拔罪、祈福、禳灾、保命、延寿等。  “斋”的再一种内容是用“醮”的仪式举行,主要是为生者忏罪祈罪祈福,为死者追荐超度,如“黄录斋”、“金录斋”、“九幽斋”等等。这些“斋醮”仪式,已多失传,解放前杭州玉皇山办过几次“金录斋”,杭州、上海叫“打金录”这种道场是非常隆重庄严的,光是念经的坛,就有好多,一是都坛(即上表奏章的总坛),二是度人坛,诵《度人经》;三是皇坛,诵《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四是诸神坛,供奉几百位神位。“金录斋”至少要做七日道场,道场科仪计有:开坛、取水、荡秽、请圣、祀灶、扬幡、宣榜、上大表,放焰口等等法律。 道教的“斋醮仪范”早在祖天师创教时就有了,《天宫章本》是最早的斋醮仪范。北魏冠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图录真经》、是北天师道的新斋醮科仪。南北朝陆修静整理三洞经典辑录编撰的《陆先生道门科略》、《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烛愿仪》、《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金篆斋仪》、《玉录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涂炭斋仪》、《三元斋仪》等,可以看出,道教的“斋醮科仪”到的南北朝时,已形成为一门庞大复杂的专科了。唐末五代初的杜光庭,号广成先生,是集道教仪范的大成者,他所留下的《灵宝文检》和《广成集要》一直是我们今天写表文,牒札的范本。道教“斋醮科仪”到了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宋代皇帝动不动就举办“罗天大醮”、“三百六十分罗天大醮”、“黄录醮”等,这些醮法仪式今天虽不知,但可以想象一定是宏大的场面。明代皇帝最喜斋醮、据《明史》记载,明代有:万寿醮、安神醮、生辰醮、祈年醮等醮法。  古代道教举行“斋醮”的场所叫“坛”。坛的形式是什么样,据《魏书.释老志》所截寇谦之坛是:“重坛五层,道士百二十八斋肃祈请,六时礼拜”;《隋书经籍志》说: “为坛三成,皆置绵绝以为限域,傍各开门,皆有法象”。由此看来,古代道教“醮坛”当是露天设置,到了后代才变露天而在殿内设坛了。 道教“刺场敝�疲�钤缡钦�惶焓Υ戳⒌模�耗�ㄒ凰到�兰渭洌汗�?07―312)第四代天师张盛再返龙虎山,于祖天师炼丹处建“传录坛”,每于三元之日传授法录,是为“正一宗坛”,印用“阳平治都功”玉印。东晋时南岳魏夫人(华存,圣号称“云霞玉女大法教主南岳魏元君开玄道济天尊”)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了“上清宗坛”,宗坛九层,印用“九老仙都君印”。葛玄一派,传出的《灵宝经》,到了陆修静给以增修,撰斋仪多种,使灵宝之教大兴,这一派于江西清江县阖皂山,葛玄成道处传“灵宝经录”建“元始宗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宋徽宗赐给的“元始万神”铜印。以上三处坛场,统称为“三山符录”,是道教最早的“醮坛”。全真派兴起后,继承了道教传统的“醮坛”之制,如元代修建白云观时,首先建起了原来的“虚皇坛”,全真派做道场的“坛”称为“混元宗坛”,印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律坛,称为“玄都律坛”等等……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83f28fe3c12f3bf8e3b5f63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