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臣在面见皇上时手里拿着什么?


笏笏 读hù 释义 笏 〈名〉形声字。从竹,勿声。 本义〈古〉古代朝见时大臣手上所执的竹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引伸义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例如: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简介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笏板!"笏板"是古代官员朝见皇帝时,双手捧着高举鼻中央低头"面圣"用的.是对圣上尊敬请示,皇帝准允时才能启奏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423bdb833b63ac969baf866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