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是完好无损,没有生锈呢?_百度...


在唐朝最兴盛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加强山西和陕西的经济往来,改善两省的交通环境。便在黄河渡口修建了浮桥。然后为了稳固浮桥,便在两岸各放置了黄河铁牛。不过后来黄河渡口出现了很多的泥沙,这些泥沙最终把铁牛给埋了起来,直到现代才被发现。然而,这几尊铁牛居然除了有些水垢之外,竟像刚刚打造出一般崭新。这是为什么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黄河铁牛至今依然是完好无损,没有生锈呢?

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铁是很容易被氧化而锈迹斑斑的,而这几尊铁牛早就已经经过了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河水的冲击和泥沙的沉淀。并且在最近被发现时,它们竟然还是完好无损的没有锈迹。其实,这归根结底在于当初李隆基为了能够使得浮桥长期屹立,所以在铁牛上就不能像其他铁物一样,不对它进行一些基本的防护处理。

在考虑到铁牛的质量决定着浮桥的存在,所以这些铁牛在打造的时候用的都是最棒的铁料,并且对于铁料的用量毫不吝啬,这样打造出来的铁牛质量就得到了保证,然后又为了保存好铁牛不生锈而废掉,李隆基不得不让人在铁牛表面涂有一层厚厚的镀膜,就因为这一举动使得在最大程度上阻止了铁牛身上的铁遇到氧气而被氧化成铁锈,这也是铁牛在潮湿的岸边能长期不生锈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铁牛在被泥沙覆盖之后,使得它被深埋地底,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铁的氧化反应。其实铁牛最终能够被保存的那么好,和唐朝的冶铁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唐朝是一个盛世,并且唐朝的冶铁技术非常的先进,所以唐朝所打造的铁牛才能够留存至今,才能够在历经了磨难之后,再一次完美的站在我们的面前。古代人的智慧绝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这些铁牛就是宝贵的财富。

黄河铁牛是在山西流域段,具体投放位置不清楚,黄河里流沙很多,把铁牛早就改变位置。
黄河铁牛一开始被称呼开元铁牛,唐代铁牛。被铸造出来是在唐代开元十三年,为了稳固住蒲津浮桥。
后来桥没有了,铁牛一直被放置,随后百姓觉得这个铁牛有镇河功效,就称呼它为镇河铁牛。

我们考古学家发现黄河铁牛是在蒲津渡遗址,每一头铁牛高度约有1.9米,长度约3米,宽度有1.3米,还有牛尾巴,牛尾后面有横轴,直径是0.4米,长度约2.3米。
每一个轴头还有纹饰图案,每一个都不一样,大约有:连珠饰,菱花图,卷草,莲花图。
铁牛们拍位置也有讲究,头冲西方,尾巴冲东方。面对黄河横着两排,卧伏状态,两只眼睛很圆,形象逼真!

发现黄河铁牛是对我国考古学一个重要经历,对我国历史上桥梁建设,黄河治理,冶金铸造工艺,科学技术等方面提供重大资料。
为什么黄河铁牛可以一直保存很好?根据科学技术,古人利用黄河铁牛重力效果,它是完全实心铸造,一旦进入黄河,就会沉到底。

黄河流域流沙很多,实心铁牛一下就被流沙吞噬,瞬间被包裹住。
那么即使黄河水怎么冲刷,也只是在铁牛身上只是覆盖一层流沙,每一个铁牛之间都被流沙包裹,没有给出一点空隙。
黄河流域生存那些有胆子下河偷取铁牛人,也只能是想想,下河很难,想穿过流沙拿出实心铁牛就更不可能。
所以铁牛一进入黄河里就没有移动过,流沙一层又一层包裹着,大大起到保护作用。
铁牛在黄河里减慢本身被侵蚀化,所以在后来被发掘时铁牛也是完好无损,或者只有轻微侵蚀。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28debd5baca4b1b7db0cbb5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