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方言


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砸窑----为了不与大家分享偷偷藏起来。
局器----仗义,大方,豪爽。
果儿----被泡的女孩。
尖果----漂亮的女孩。
苍果(或涩果)----难看的女孩。
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泡马子。
孙儿----被泡的男孩。
尖孙----漂亮的男孩。
傍家儿(音尖儿)----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小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音元义)----北京的口语,即说话、打个招呼的意思。
翻车----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中国通行的国语是以北京话为准,但北京土语则是缩在北京这个圈子里,不是中国通行的。如随便翻阅举几个例子:奔饭、冰核儿、煤核儿、不走字儿、车匪、吃瓦片儿、吃柱子等。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北京人口更新的加快,正儿八经的北京话已越来越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那么,北京话到底什么样?有哪些道道儿?
普通话=北京话?众所周知,北京话不是普通话,它是流行于北京地区的方言土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北京话经过不断地发展和积淀,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韵味,即所谓的京腔京韵。

元代的《中原音韵》(1324年)已与今天的北京音系极为相近。明代中叶出现的“官话”一词,即指北京话。清代雍正皇帝曾颁布“上谕”并办“正音书院”以推行官话亦即北京话,规定读书人听不懂北京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有议员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推广“普通话”,并将普通话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由此可见,普通话虽然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但普通话不等同于北京话。老北京人都怎么说话?北京话的特点是含蓄诙谐生动传情耐人寻味。

所谓含蓄是指北京人特别注重分寸火候,说什么往往不直截了当,话头子里总是适当地留有余地。比如夸某人好,一般不直接说好,只是说“还行”;指责别人时则大多是拐弯抹角多少都要给人家留些面子,如果某人一个事儿没干好,会说“他这事儿干得太水了!”
哪怕是讽刺挖苦某人也是“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儿”,“骂人不带脏字”,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有一句:“大萝卜还用粪浇(教)?”所谓诙谐生动是说北京人天性中的风趣和肚子里的“水儿”多,说出的字眼形象传神无可替代。比如说某人特爱“拉抽屉”,并非指真的去拉抽屉,而是比喻其说话不算数儿,总是变来变去没准谱儿。
说谁和谁穿一条裤子,不是说一条裤子两个人穿,而是说这两个人相互勾结互相包庇;说某个人简直是“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并不是骂他是禽兽,而是形容他抠门儿、吝啬到了“一毛不拔”的地步。

所谓耐人寻味则是指北京话简单明了特别耐琢磨,比如说某人“老家雀(读巧音)能让小家雀儿算计了吗?”意思即“年长的怎么能斗不过年少(少读去声)的?”让人能琢磨出“姜还是老的辣”的引申义。
再比如“念秧儿”,仨字即生动地概括出“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一堆字所要表达的意思;“点儿背”,也是用仨字形象地道出了运气不好遭遇到倒霉的事儿……前门不是“门儿”?宽街儿不是“街”?北京方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听上去亲切自然鲜活生动,其中儿化音更被看成是北京话的一大特色。所谓儿化音,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的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
北京话里儿化音的使用一般是两类:一类是末了加“儿”的,比如跟风儿、门墩儿、拔蹶儿、针尖儿对麦芒儿;一类是词中间加“儿”的,比如门儿清、嘴儿甜、闷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d1cee617796da4f8f7ab5867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