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竿”这个典故发生在哪个时期


  “敲竹杠”的典故  封建时代的官吏,要一清如水,一点不贪,怕是找不到的。“水至清则无鱼”,用在这里恰好。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觉得唐氏评点大不同于一般的“注”,而像一篇篇的学术随笔,丰富有趣,又随意轻松。其中就涉及这类事。说到曾家的老九,曾国荃。他善战勇猛,攻克金陵,立了天下第一功。但是也贪。抢了财宝就运回湖南老家买田置房。据云湘军整个都是如此,把金银财宝装到竹筒里带回家。后来朝廷就令关卡人员查,每见运竹筒者,就敲一敲,听其声,以检查。“敲竹杠”一词,实是由此而来。说得有趣。且说曾国藩的小女曾纪芬,高寿九十二,她后来写回忆录,述及曾府往事。她说,其九叔忠襄公“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歌,必请假还家一次。颇以求田问舍自晦。”这意思是,在家买田买房,是向朝廷表示自己没有大志,没有野心,只求以后过好日子。此乃“自晦”之意。唐浩明的一段评点写得很好,录之如下:“购置良田美宅,在老百姓的眼里是对钱物的贪恋,但在当国者看来,却正是无大志无野心的表现。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三国志》的陈登传里有一则故事。刘备有一次对许汜说,您有国士的名声,当今天下大乱,应当忧国忧君才是,但您只一个劲儿地买田起屋,没有什么好的主意可供采纳。这可是陈登所不喜欢的事。后来辛弃疾据此典故写了几句词:‘求田问舍,怕因羞见,刘郎才气。’曾纪芬拿这段典故为其叔遮掩,认为曾国荃,是以求田问舍来表明他无政治野心,借此清除当国者的猜忌而求自保。真是这样的吗?怕未必。”其实曾老九表现其政治野心的地方已经太多了,这不说。“评点”说到李鸿章之贪,更是太多。“李家后人至今保存着李鸿章去世后,其子孙遗产分配的合同。合同中提到李家在合肥、巢县,六安州、霍山都有大量田产,在扬州有当铺,在庐州府、江宁、扬州、上海等地有大批房产。合同中只提到不动产,至于金银财宝等动产部分还不知有多少。”这是在评点曾国藩同治三年致曾国荃信里说的,曾氏原信里还说道:“有自沪来者,言其署中藏珍珠灯、八宝床、翡翠菜碗之类,值数十万金,其弟季荃好货尤甚”。这就是清代名臣、封疆大吏的一般情况。曾国荃自己应当说很好,不贪。但他信中也言及给官员送礼,北京一行,送银万余两,这可并不是他自己掏腰包。而且家里的大宅子盖起来,怕也不是只靠薪俸所能办到。“评点”随手写道,当时民间有一联语,云:“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宰相就指李鸿章,他是安徽合肥人;司农指翁同和,他是江苏常熟人。翁氏是有名望有功劳的开明人物,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为光绪皇帝起草过变法的诏书。他在当时也还是较为清廉的官吏,把他写在此联内,我想,也许是为了凑成联语的对偶。他并不以贪著名。  古代政界人物以“求田问舍”表明“自晦”,真也有点意思。“评点”引辛词“怕因羞见,刘郎才气”一句里的“因”字,诸书均写为“应”,所引似误。我想就此补充一例。那就是清代大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里的两句。诗云:“一事避君君慝笑;刘郎才气亦求田?”诗有自注,说“俭岁,有鬻田六亩者,予愿得之。友人来问此事。”收成不好,有人要卖六亩地。龚氏想买。怕朋友来问,他就写了这诗作答。他有“刘郎才气”,却也想求田。他没说“怕应羞见”,但是没向朋友讲,怕朋友笑话,也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其实,贪官一买百亩千亩,他那六亩算什么?花的是官俸;还不知后来究竟买到没有。有点儿酸劲儿。

同志,你的杠字写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ca5dc973fa605067a60d7306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