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五种老杂技是什么?


中国的杂技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各种杂技,称作“百戏”,表演舞盘、弄丸、翻筋斗等节目。辽金时代,杂技艺术已经传到东北各地。清代盛京的杂技已有马戏、戏法等门类。
《陪都纪略》一书中“诸般技艺”门记述了五种杂技。
戏法
戏法妙,变得俏。
搬运童,又来到。
有女彩,更可笑。
无羞耻,不害臊。
乐大爷,准要叫。
文武全套。
撂地戏法艺人演绝活

戏法,又叫变彩,也叫魔术。古典戏法中把变出人与物叫作“搬运”。“大搬运”能将活人从大箱子中变走变回;“小搬运”能变出花、鱼、酒、菜来,说是从某店搬运而来。当时已出现女艺人,而且是既变戏法,又练武术,故此称作“文武全套”。
把式
艺业高,耍单刀。
花枪式,按谱学。
少林棍,会几招。
论拳脚,贯过交。
说流口,保过镖。
见贼哈腰。
这里说的把式,即武术。包括拳脚、刀枪棍等。艺人在表演武术前,还要“说流口”,师徒二人对话,甲自称武艺高强,保过镖,但是遇到山贼,却哈腰施礼,甘愿认输。这段说口叫《大保镖》,后来被移植成对口相声,至今还在演出。
马解从小街头耍把式

跑马解,女筋斗。
上刀山,竖直柳。
踩软绳,倒挂猴。
登缸轮,脚力有。
“马解”即马戏,有“八步赶骣”(飞跑八步骑上没鞍子的马)等绝技表演。“女筋斗”即女艺人翻跟头。“上刀山”是立一高竿,顶上有三角形刀山架子。艺人登软梯上去,在空中做各种表演。此外,还有踩软绳、登大缸、登大车轱辘等各种杂技。
耍猴
毛猴子,小巴狗。
骑绵羊,能快走。
爬杆上,打乎(忽)悠。
跳圈子、真灵巧。
耍熊
蠢笨物,能上树。
卖膏药,当大夫。
拿叉杆,耍得熟。
戴上枷,要钱符。
耍猴的艺人

耍猴、耍熊及驯羊、驯狗等,均属驯兽类杂技。此行艺人,有时是以耍熊吸引观众,然后靠卖膏药或大力丸赚钱。行话把卖药者叫“挑汉儿”。卖膏药的叫“挑炉啃的”。
清代的杂技表演场所有三种地方:一是在杂耍园子,与相声、大鼓、八角鼓、时调小曲同台演出的打把式、变戏法等,包括说学逗唱吹打弹拉练变十种形式,人称为“十样杂耍”;二是在街头巷口;三是在集市空场撂地演出。艺人都为一家一户,师徒数人表演跑马戏、上刀山、耍中幡等节目。
此外,清末还有一些杂技节目被戏曲、曲艺、舞蹈所吸收。如京剧《大卖艺》是描写夫妻二人闯荡江湖,街头卖艺,表演上高桌翻跟头、耍流星等绝技。京剧“八大拿”等武打戏,也都有武术杂技成分。不仅好听,而且好看。梆子戏《顶灯》中,丑角头上顶油灯钻凳子,也是绝技。蹦蹦戏《小天台》中有老道变戏法,许多蹦蹦的丑角都有掏灯花、端蜡台等绝技。有的丑角翻跟头身轻如燕,因此人称“三两六”。高跷秧歌中也有丑角的蝎子倒爬城、多人搭楼叠罗汉等杂技表演,这是舞蹈杂技的巧妙结合。
民国初年,沈阳的杂技班子有四大堂:四合堂、益合堂、双彩堂和抚顺堂。
到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就沈阳流行的杂技节目,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既有舞台上的表演,又有茶园内的玩耍;既有大棚中的耍练,又有街头上的把戏;外国魔术和新的杂技不断出现,传统节目也一应俱全。艺人们为了谋生,被迫从事凶险残酷的表演,穿插低级庸俗的动作,畸形节目产生,杂技中的“苦刑术”迅速发展起来,有的甚至以展示生理缺陷来挣钱。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c7e4c78d107caba2dc1a62cf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