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的“过家家”行为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吗?


挥舞扫帚,拿雨伞当金箍棒,披床单走超模步……所有人的童年几乎都是这么过来的。
事实上,这种游戏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比如他们会在一起玩过家家,
彼此之间分工明确,你当爸爸,我当妈妈,然后再抱着布娃娃当宝宝。
或者模仿电视里警察抓小偷,你当小偷,我当警察,我来抓你。
再或者模仿医生和病人,手中拿着一个小器具当针筒,并且还会按照大致步骤一步步实行,特别像模像样。
孩子们会模仿生活中看到的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仿佛是另一种模样,不得不让人感叹奇妙了。
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可以把任何东西都想象成具体事物,比如坐在塑料的购物篮中假装是在坐船,然后拿着一根小棍钓鱼。
所有这些,都是孩子们用想象创造出来的替代物,即便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并不是真的,但仍然不厌其烦地“假装”地进行这些动作。


01孩子玩“过家家”是本能,这就是假装游戏
“过家家”真的是个从没被普及过却延续了好多年,并且风靡全球、永不过时的游戏,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童年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事实上,国外的孩子们也是一样的。
“过家家”这种游戏,在心理学上其实有个专业的名称,
叫做“假装游戏”,也被称为象征性游戏、想象游戏或者扮演游戏。
并且,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还有不同的体现,游戏形式也是逐步发展的。
孩子两岁前,主要通过视觉、触觉、嗅觉来感知和认知这个世界;
两岁后由于不断学习,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因此很多事物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形成概念,因此可以运用想象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于是乎,他们开始了角色模仿、关系模仿等等形式。
假装游戏从最简单的想象物,到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加入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其实也是门不简单的学问。
孩子们之所以喜欢过家家,主要通过对话、想像模仿成人,从而获得扮演“大人”的满足感。
因为对他们来说,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照顾他人的机会,
能体验一下当大人的那种威严感,过家家才能如此盛行不衰。


而且这个游戏的好处也挺多的,对孩子认识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游戏中社会文化在潜移默化地被孩子们接受吸收,并用自己的方式模仿表达,同步培养对生活角色的理解以及沟通能力。
千万别嘲笑他们幼稚,
02玩假装游戏的好处
1)玩耍中学习社会规则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如果我们跟他们讲大道理,告诉他何可为何不可为,无疑是对牛弹琴。
但是如果我们试着和孩子玩假装游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或许就能让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他们不仅会乐意接受,甚至还会
模仿爸爸妈妈的语气、态度和行为,积极执行这些规则。
比如让孩子拿着布娃娃当小宝宝,自己假装是爸爸妈妈,给“玩具宝宝”喂饭。这个过程中告诉“玩具宝宝”不可以挑食,睡觉前要刷牙,必须按时睡觉起床。
2)提高社交技能
孩子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可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给了他们“从别人的角度思考”的机会,这是平时生活中没有的。
比如在过家家时扮演妈妈这个角色,就会体会到妈妈的心情和想法。


通常情况下,“换位思考”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玩过家家时他们就能设身处地了。
这样有利于提高社交技能,他们和别人交往时,更容易拥有同理心。
3)提高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发现,经常玩过家家的孩子要比不经常玩的孩子执行能力更强。
这其实很好理解,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时,每个人都有不同分工,在这个前提下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而且,整个过程他们都会不自觉代入角色,想象着这个“角色”的人物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这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思考能力。
4)培养学习思维和创造力
假装游戏中,孩子们会运用各种东西充当需要的物品,比如积木充当手机,假装在打电话,用毛巾当被子,给玩具宝宝盖上等等。
从本质上来说,过家家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演,
编排故事情节,不断运用想象力创新,从而促进学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育。


5)预习安全知识
每当新闻播报与孩子有关的恶性事件发生时,父母都会产生无尽焦虑,担心这些事发生在孩子身上。
然而,每当想告诉孩子安全知识时都会遇到困难,毕竟孩子们年龄小,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懂得大人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这时我们就可以
通过假装游戏来进行演习,告诉他们生活中要警惕哪些。比如不可以和陌生人说话,不能让别人触碰自己的身体,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刻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意识,才能教他们远离危险。
03家长首先要摒弃焦虑
很多家长担心,让孩子玩过家家游戏会不会让他们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大家都怕孩子们沉迷在想象中的角色扮演,从而脱离现实生活。其实完全不必,
孩子们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聪明,他们能分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游戏。
事实上,他们把玩具娃娃当宝宝时,也知道玩具没有生命,不能吃饭睡觉。但他们仍然愿意玩这些假装游戏,因为这是身心发育的需求。
家长应该做的,是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以正确和灵活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这类行为。
04如何加入到孩子的假装游戏中?
1)情景化
家庭生活中,如果想培养孩子的习惯或是灌输认知,不妨来和孩子们玩一场角色互换的过家家游戏。


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家,现在你是妈妈,我来扮演孩子。
这时家长可以尽可能完善这个游戏,试着模仿一下孩子的日常,
将其变得情景化,再看看孩子们是如何应对的。
比如说“妈妈,我不想睡觉,我要看电视”、“我不喜欢吃蔬菜”等等。
这样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回忆,这其中不仅能发现自己教育不当之处,也可以看到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去做,并让他理解父母的苦心。
2)利用家中现有的物品DIY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家中废旧的纸盒箱子,制作各种道具。
比如用纸箱做厨房,做个小房子,拿把伞做个简易的沙滩遮阳伞等等,不仅做到了情景化,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的过程中还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3)无中生有,制造突发意外
我们和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
制造一些突发意外,考验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家长扮演老师,可以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试着装作不懂提问,看看这个“小老师”如何应答。
这虽然只是个游戏,但孩子可以从中得到成长,可谓是意义非凡。
因此,家长要认真地看待这个问题,当孩子玩过家家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如果可以参与其中是最好的。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
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
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身心健康与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充满童真的游戏,将会滋养他一辈子。

这是可以看出来的,宝宝在玩耍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智商怎么样。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c2af7c51cda9881bd93d79a2 [复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