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古代喝墨水也是一桩美事?


人们常常用“喝墨水”这个俗语来比喻文化水平的高低,文化水平低就说:“这个人没喝过多少墨水。”文化水平高就说:“这个人喝了一肚子墨水。”字写得太丑?在古代当心被罚“喝墨水”古时候竟然真的会让人喝墨水!这本来是惩罚,为什么后来却把喝墨水多当成荣耀了呢?原来,有的古人认为,墨水喝多了,学识就会提高。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齐规定:“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对文章滥劣、如“字有脱误”“书迹滥劣”“文理孟浪无可取”者,处以相应罚则,有“罚站”“饮墨水一升”。《隋书・仪礼志》里还规定,当秀才、孝廉等在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的,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据宋朝《林下偶谈》记载,唐代大诗人王勃要作诗文时,每次都要先磨上几升墨汁喝下,然后再盖上被子睡觉,醒来就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看来王勃也相信喝墨水能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历史上,北齐朝廷曾下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盛行了,但用墨水比喻“学问或书本知识”的用法却保留下来。现在,“喝墨水”更多时候是一种诙谐的用法。与不同的词搭配可以表示人的文化水平高低。如:“喝洋墨水的”、“没喝过什么墨水”、“墨水喝多了”、“喝了几年墨水”等。为什么古人喜欢用喝墨水来形容人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呢?人们常常用“喝墨水”这个俗语来比喻文化水平的高低。从古至今,流传着这么一个观念,肚里有墨水就是文化人,例如劝人多学习时,就会说‘你要多喝墨水’!历史上很长年代里,中国人写字,通常是用毛笔沾墨水书写;欧、美等国家人士写字,则是采用鹅毛管的一端剪成尖头沾墨水写字,或用“自来水”钢笔书写。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在谈话或撰文中,有时候会以“喝墨水多”形容知识广、学历高、著述多的人。而“喝洋墨水多”则是形容到国外留学者。上述词汇,有时候是人们对某些人开玩笑的话。宋代的科举考试,考场条件较差,没有茶水供应。若考生口渴,不允许工作人员递送茶水,以避免在递送茶水过程中把答案悄悄地传给考生。因此只能喝墨砚水,所以沈括在文中写道:“至试学究……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所谓“黔其吻”,是说因喝墨水致使嘴唇沾染成黑色。

古代制墨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有松烟、漆烟和桐烟。最先使用的是松烟,其次是漆烟和桐烟。墨的烟料须经过燃烧,才能制成,烟料是半成品,再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锭,才是成品。 秦汉时期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烟,也有以漆烟和松烟和而成的。 晋时制墨的工艺又有了新的提高,发明了用胶配制。隋唐五代时期制墨更加受到重视,政府设官办厂,产地由前代的扶风,扩展到易水和潞州,这些地方不但产松,而且所产之松皆很名贵,为制造上等墨创造了条件。 明代制墨工艺又有了发展,前代秘方桐烟和漆烟制墨方法被广泛采用,墨色黑润,气味清香。明代和清代前期是徽墨的盛世。墨的图案的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不是用粮食做的,只不过有个成语“胸无点墨”,所以才会有喝墨水,陈毅小时候也有喝墨水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xiehouyu/a/bc0ecc9b3fa554495872cb8d [复制]

猜你喜欢